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极端天气事件加剧 如何下好预警“先手棋”

   日期:2023-03-23 07:40:1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5    评论:0    

原标题:极端天气事件加剧 如何下好预警“先手棋”

□ 本报记者 张宣 实习生 孙广哲

刚冲上28℃,紧接着又陡降12℃……3月的江苏,在冷暖间摇摆不定。

去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高温少雨天气,酷热难耐;今年才3月,气温就开始逼近30℃……许多人开始担心,极端天气今年夏天会不会卷土重来?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宣告,本世纪第一个“三重”拉尼娜事件终于接近尾声。但如果接着进入厄尔尼诺阶段,可能会造成全球气温再次快速升高。

厄尔尼诺事件今年会卷土重来吗?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天气“舞台”变局增多

极端天气频频返场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过去三年里,赤道中东太平洋水温不断转冷,从2020—2023年已经连续发生了三次拉尼娜事件,因此也称为“三重”拉尼娜。

我国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易发生区域性的极端冷事件。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共有12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共有12次强冷空气和寒潮侵袭江苏。气温在大冷大暖间波动,显示气候的极不寻常。

截至3月,南北半球目前各国旱涝并存——阿根廷多达27个城市出现破纪录的高温;西澳大利亚再次遭遇“百年一遇”的毁灭性洪水;印度的卡纳塔克邦2月15日至3月5日已爆发超过2000起山火……拉尼娜事件让极端天气频频返场。

“三重”拉尼娜已经离开,但异常气候可能并不会结束。部分气象机构预测,厄尔尼诺现象或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现。

厄尔尼诺意味着赤道地区太平洋中、东部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暖。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如果接下来进入厄尔尼诺阶段,可能会造成全球气温再次快速升高。

据江苏省气候中心统计,1951年以来,江苏共受到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21次。江苏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项瑛告诉记者,上一次厄尔尼诺现身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这段时间内江苏平均气温达8.4℃,较常年偏高1.9℃。

江苏在同一年内发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历史上共有5次。“当厄尔尼诺接替拉尼娜时,我省夏季降水总体以偏少为主,气温偏低。1980年以后,只有2018年夏季降水略偏少,气温显著偏高。” 项瑛说,另有5年是拉尼娜结束次年出现厄尔尼诺事件。通常拉尼娜结束年份的当年夏季气温以偏低为主,降水接近常年;次年厄尔尼诺发展年夏季整体降水略偏少,气温整体接近常年,但各年份年际间和年内空间分布差异性均较大。

今年厄尔尼诺是否会出现,以及何时出现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极端天气事件将呈现加剧态势,加强预警监测平台建设,降低因气候变化带来的灾害风险势在必行。”项瑛说。

“靠天吃饭”的行业

面临诸多挑战

气候在极冷与极热间“拉扯”,干旱、洪涝、暴雨等极端天气概率增加,诸多“向老天要饭碗”的行业面临重重挑战。

首当其冲的便是农业。2022年七八月份,长江流域遭遇60年未遇的极端高温和连续干旱,我省河蟹养殖面临严峻挑战:蟹塘水质降低,螃蟹死亡率升高,生长缓慢,少数蟹塘甚至干塘被弃养。

“去年夏天我养了500亩螃蟹,当时天气热,螃蟹进食很少,个头和产量都不佳。” 高淳南山金甸南京蟹业公司李建伟回忆,很多蟹壳蜕不出来,平常4两的蟹当时只有大约2.3两到2.4两。

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茶研究团队负责人杨亦扬说,苏北、江淮、苏南,茶叶受灾程度依次增加,“南京高淳的茶园受灾尤为严重。”

江苏省气候中心农业气象科科长徐敏介绍,高温天气会导致土壤失墒加速,高温伏旱趋势明显,对秋粮、果蔬、水产等农产品均存在影响。

刚过去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2℃,但这并不意味农作物安然过冬了。寒潮屡次侵袭,让不少地区农作物出现冻害问题。

1月25日,吴中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6℃,此次低温冻害导致枇杷幼果和枇杷花絮不同程度受损。“枇杷幼果在气温低于零下3℃时会被冻坏,枇杷花絮一般在零下5℃以下会出现冻害……”吴中果蔬园艺站的严震晶站长一边介绍,一边掰开受冻的枇杷幼果和枇杷花絮。幼果和花絮内部受冻后均呈灰褐色,失去了活性。

幸运的是,地方气象局联合农业部门和保险公司开展枇杷调研,为投保枇杷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的农户赔付,弥补了损失。

极端天气波及多个行业。极端高温或极端冷天气都会导致电力需求激增。特别是去年极端高温天气下,部分地区干旱天气致使水力发电量出现下滑,电力系统面临巨大冲击。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统计数据显示, 去年7月份,江苏全社会用电量769.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7%。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00.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79%。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省份多个地市曾因电力高峰供需紧张,按照有序用电相关方案,对工业企业提出限电要求或节约倡议。

极端天气还考验着交通运输。“夏季持续高温,车辆长期行驶容易爆胎。冬季积雪结冰,车辆在长期低温下容易打滑且机械性能易受影响。这会影响人民的生命安全并造成财产损失。”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交通气象科科长张振东说,团队为此在高速公路上基于交通气象站,结合路温与气温监测情况,发布预报预警。

为应对极端天气,去年,公安部、中国气象局及交通运输部联合开展道路优化提升工作,今年将继续优化113条路段。“主要为这些路段提供气象监测设备、应急处置设备,建立三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并打通数据通道,实现数据共享。”张振东说,目前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南通等城市已启动道路优化工作。

织密气象监测网

不让极端天气“漏网”

安全是发展的底线。极端天气变幻莫测,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专家普遍认为,要打好有准备之仗。

知天时,窥天机。为捕捉到极端天气到来前的“蛛丝马迹”,江苏织好了一张精密的气象监测网。

“龙卷风突发性强、尺度小,对气象监测要求很高。近年来,我们在淮北龙卷风频发地带布局X波段雷达捕捉龙卷风轨迹。” 江苏省气象台台长康志明说,要精准预测小尺度的极端天气,首先需要布设精细观测站网,减少极端天气的“漏网之鱼”。

现代气象预报的主要基础是数值天气模式,但预测极端天气对大气模式来说仍然是个难题。在数值模式预报的基础上,敏锐判断出隐藏其中的极端天气信号,仍然是今天我们面对极端天气预报挑战的重要手段。康志明说,这些工作都是在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气象预报一体化平台上完成的。

记者从江苏省气象局了解到,今年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不同波段雷达的融合应用,以发挥各自优势。此外,还将在沿海布设雷达,提升海上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我们还将和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有关单位共同努力,收集各部门数据以直观了解区域应对极端天气风险能力,并精准预测极端天气对城市的影响。”康志明说。

面对今夏可能出现的持续性高温天气和超高用电需求,电力部门正在行动。前不久,江苏电网500千伏及以上重点工程全部复工。

去年夏天,为应对长期高温少雨天气,电力气象服务团队提前一天发布天气电力专报,为电力部门稳步调整用电计划打出“提前量”。今年,江苏省气象局电力气象服务团队将继续加强与电力调度部门沟通交流,为保障能源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对“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农业气象服务至关重要。“农技耘”APP是一款省农业农村厅打造的资讯软件,平台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由江苏省气象中心农业气象服务团队联合农业部门提供,农户看到预警信息后可以及时采取防御措施。

“今年3月中下旬,要注意防范油菜的菌核病;4月要防范小麦赤霉病;5月上旬要防范小麦干热风……”徐敏如数家珍。去年江苏持续高温少雨,她和团队在“农技耘”上及时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并提供农事建议,指导农民灌溉、施肥,尽量减少极端天气的灾害影响。“去年江苏农作物的总产量保持了增长趋势,只有个别作物由于当地实在干旱而减产。”徐敏说。

应对极端天气,除了知“天时”,还要晓“地利”。“缓解极端天气对水资源的影响,实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至关重要。”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副总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国庆解释,非工程措施主要是强化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工程措施则是通过水库调节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干旱、洪涝的灾害影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预测研究,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综合评价系统,可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洪水、干旱的影响。“基于该系统,我们可以为水资源规划利用、工程修建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王国庆说,该系统覆盖了未来水资源的多尺度的预测。目前,系统在世界气象组织的支持下,已被东亚、非洲、南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引入使用。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