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丹寨县采取“四个精准”方式,多层面开展就业服务,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及时实现就业增收。
组织引领,精准摸排“全覆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各村党支部(总支)作用,组建县、乡、村“三级”信息摸排队伍,组织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全面摸排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重点对建档立卡户的摸排,建立健全基础台账和帮扶台账,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并通过手机APP录入贵州省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确保信息数据和返乡台账信息数据精准,为分析研判,开展精准培训、精准推荐就业、精准输出提供依据。全面摸清楚脱贫群众愿不愿意出去,有没有能力出去,愿意去什么地方、干什么活,做到家庭人口清、就业愿望清、培训目的清、就业情况清、技能状况清。目前,组建信息摸排队伍122支,通过入户、电话等方式走访联系建立返乡农村劳动力台账54172人。
牵线搭桥,精准对接“强匹配”。丹寨县积极主动与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福建福州等人社部门联系,对接务工地企业复工用工需求、岗位设置、交通情况等要求,对有意愿外出就业但未找到就业岗位的务工人员,通过联系县内外用工企业,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在居住村(社区)“双报到”,由党员志愿者和首席领办员、全程代办员等,加强对所联系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对接,全面及时地统计好县域内企业岗位用工需求情况,建立用工需求基础信息库,并加强与负责联系企业及佛山南海区企业的精准对接,摸清用工企业单位对脱贫劳动力的文化、技能、身体状况要求,摸清用工企业单位可以提供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等,为脱贫劳动力定向定岗提供依据。目前,收集到县内外用工企业32家,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专场4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630多个。
因人制宜,精准培训“赋新能”。整合人社、农业、开发区等单位部门的培训资源,结合用工企业岗位需求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意愿,及时与用工企业面对脱贫劳动力量身订制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做到人岗相适应,实现培训与转移就业精准对接。加强与佛山南海区劳务用工企业协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促进培训、转移“一条龙”服务。同时通过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加强对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监测,积极与上级和东西部劳务协作城市、外出务工人员集聚地对接,达成稳岗协议,确保劳务人员稳岗就业。
转变方式,精准服务“暖民心”。丹寨县把节后返岗作为一项惠民暖心工程,制定工作方案,强化组织引导,从政策宣传、岗位推荐、组织动员、报名登记、组织输出五方面精细精准对接,实施“一对一”暖心服务。组织人社、交通、司法、公安、工会、金宸人力公司等单位部门,协调组织专车免费接送,车站定点接待,发放返岗“爱心”礼包等方式,做好劳动力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各个环节的安全、吃住等暖心服务工作,保障返岗的劳动力应返尽返,实现“出家门、上车门,到厂门”一体化就业服务,让用人单位放心,务工人员舒心。同时,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普法、用法、维权等相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发放药包、小贴士、方便面、面包、水等“爱心礼包”,让返岗就业人员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贴心与温暖。目前,通过专车、包车等形式,“点对点”有组织输转3000余人,共发放药包、小贴士、方便面、面包、水等“健康包”“爱心包”等5726份。
通讯员 张有金 熊 春
一审 吴青峻
二审 石开恒
三审 陈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