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来自苏北的一个普通农村,在老家度过了24个春秋。小时候家乡物质很贫乏,吃的大多数菜是自己种的,偶尔才会吃肉,想吃肉要赶早集到旁边的镇上去买,去迟就罢市了。炎热的夏天村子的变压器负荷不够,经常要隔一段时间停一下午甚至一天电,每当这时,邻里都很有默契的出来,带着小凳和扇子或在路边、或在树下,三五成群一边摇扇、一边拉家常。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吃喜宴(当地俗称八大碗),到了中午饭点大家入座,漫长的等待后帮事端着饭菜来了。按照规矩先上六盘凉菜,接下来就是炒肉丝、炒大肠、水煮鸡、清蒸鱼等,足有十几种。笔者经常是大快朵颐,依依不舍离场。在四年级时,村里的小学被撤并到隔壁村小了,此时笔者只能骑着自行车上学,寒冬腊月手脸耳朵冻的龟裂,而等到来年春天皮肤会变得痒痒的,让人忍不住想挠,这种情况一直等到上高中才好转。
村庄一隅
- 记忆里的家乡总是一成不变。而党的十八大以来犹如一阵春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农村,使之变得愈发勃勃生机!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取代原来破破烂烂的大队支部(我们村以前大队支部是租的民房),成为村民茶余饭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路灯让晚上下班的村民多了一份安全保障;随处可见的垃圾桶逐渐改变村民随处乱丢垃圾的习惯;有着专职人员打扫的公共卫生间,干净卫生,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到家门口的“冲水服务”……作为亲历者,笔者由衷为这些变化感到开心,虽然不大,但却在一步步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让村民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红利。
希望家乡以后有更多的新发展、新建设、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