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纸张的时代,人们通过结绳、竹简、龟甲等物来记载事情。公元100年的《说文解字》记载,汉字“纸”是丝字旁,有绢丝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人用的纸张和绢丝有着不解之缘。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是我们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古人就已经总结出抽丝织锦的方法。在制造丝绸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漂洗蚕丝的篾席会有一些絮状纤维残留下来,经过研磨、浸泡等方式,人们将这种絮状纤维制成了丝绵纸张,这也是最早的纸。
但是蚕丝制的纸张造价昂贵,人们便运用同样的方法,利用蓖麻作物代替蚕丝制作成了麻纸。在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中,造纸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到东汉元兴元年时期,在原来造纸技术的基础上,蔡伦以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为原料,经过打碎、漂洗、烘烤等工艺技术,将造纸术改进,这种取材方便、经济实惠、书写方便的纸张也因此流传于世,并且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
知识拓展
古埃及盛产纸草(PAPYRuS,英文PAPER一词即源自于这一种植物),将纸草的茎秆部分切成薄的长条后压平晒干,可以用来作书写工具,但是较不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