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印刷术的时代,人们只能依靠手抄的方法来传播各种文化,但是这种手抄的方法对文化交流和传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早在秦汉时期,官场中出现了一种单字的印章。到了唐代时期,人们发现了这种刻在印章上以及石碑上的文字,通过涂墨击打的方式可以印在纸张上,于是就有了拓印技术。公元7世纪时,人们又根据印章以及拓印技术的原理,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当时人们以枣木和梨木为材料,用突出的阳文形式,将文字内容反刻在木板上,然后用刷子刷上墨汁,再覆盖上纸张,轻轻擦拭,木板上的字迹也就印在了纸张上。这种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的印刷工匠还创造了套色印刷。利用铜墙铁壁、锡、铅等金属的活字印刷也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