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柳又称相繇,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凶神,共工的大臣,出自《山海经·大荒北经》。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土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妖魔。
史书记载
《大荒北经》:“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
《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对于《大荒北经》和《海外北经》的记载,相柳和相繇极为相似,所以后世之人便认为这相柳和相繇是一样的,是上古凶神的不同称谓而已。
神话传说
大禹治水,在帝舜的主持下,人们举行了庄重的祭祀仪式,上告天帝,下达鬼神,祈祝成功平定洪水。
仪式之后,禹率领众神和民众正式开始治水。他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新的治水策略:顺着水性和地势,以疏导为主,以堙堵为辅。
为此,禹把整个治水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他让应龙负责导引江河主流的洪水;让群龙负责导引江河支流的洪水;让火正伯益焚山烧泽,驱散猛兽毒蛇;让玄龟驮着息壤跟随自己和众人,填平深沟,加固堤坝,垫高人们居住的地方。
由于分工明确,方法得当,治水工作从一开始就进行的很顺利。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可是,这却惹恼了水神共工,因为洪水是天帝命他降下来惩罚人类的。虽然如今水势已经无法控制,但却使他威风八面,享尽人间的供奉。禹治水居然不通过他,那还了得。水神共工决定给禹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共工运用神力,把刚刚平静一些的洪水又“振滔”起来,一直淹到空桑——大地极东的地方。中原一带,重新变成泽国。他又让自己的下属相柳破坏已经建好的治水工程。
相柳原是共工的臣属,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的记载,相柳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吃东西,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水味苦涩的恶臭沼泽,发出的臭味甚至能杀死路过的飞禽走兽。它随同共工发洪水伤害百姓,半途遭遇一心治水的禹,共工不能战胜禹惨遭流放监禁。
相柳继承共工遗志继续作怪。眼看着前期的工作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就要前功尽弃了,禹决心用武力对付共工和相柳。在应龙和群龙的帮助下,禹奋起神威,打败了水神共工,把他赶回了天庭。又诛杀了罪恶难赦的相柳。
相柳被杀后流了很多血,腥臭无比,不能种任何庄稼;他呆的地方,是一个多水的沼泽地,人们无法在此居住。禹派人垫了三次土,都陷了下去。没有办法,只好开辟整理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
后记
古代阴阳学认为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阴阳二气混杂从而化育了万物。万物中阴阳比较平均的就演化成了人和虫。至阳者化为神,阳气高于人者化为山神或灵兽。至阴者化为虚空,阴气稍重者化身为草木。阴阳不平衡五行偏奇就出现鬼、妖。古代汉族民俗中女以昱珀平五行辟邪,男以鹀趾均匀八字辟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