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是指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应对汛期,我们应该怎么做?
1、平时多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知识,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做好家庭防护准备。
2、密切关注汛期的洪水情报,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避难。
3、地处低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或砌好防水门槛,设置挡水坝,以防止洪水进屋。
4、家中常备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记得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汛期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1、春汛期
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
2、伏汛期
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
3、秋汛期
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
4、凌汛期
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
入汛日期怎么确定
综合考虑我国暴雨洪水规律,依据水利部制定的《我国入汛日期确定办法》,确定入汛标准如下:
每年自3月1日起,当入汛指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当日可确定为入汛日期。
1、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
2、重要江河入汛代表站中任一站超过警戒水位。若代表站警戒水位发生变化,则采用最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