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轭”,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è,最早见于金文,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轭”的基本含义为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 è | 名词 | 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 | yoke | 轭,辕前也。——《说文》 | |
| 动词 | 束缚 | bind | 君以名桎臣,官以名轭民,父以名压子。——谭嗣同《仁学界说二十七界说》 | ||
| 控制 | control | 意大利之大部被轭于 奥国。——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 |||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轭”字头,请参考“軛”字。)
【广韵】于革切【集韵】【韵会】【正韵】乙革切,音厄。【正韵】辕端横木,驾马领者。【周礼·冬官考工记】輈人衡任。【注】衡任谓两轭之閒也。【疏】服马有二,一马有一轭。轭者,厄马领不得出也。【集韵】或作枙。【庄子·马蹄篇】加之以衡枙。
又叶乙役切,音鬱。【古诗】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轭”字头,请参考“軶”字:)
辕前也。从车戹声。于革切。
说文解字注
(軶)辕歬也。曰辕前者、谓衡也。自其横言之谓之衡。自其扼制马言之谓之軶。隷省作轭。毛诗韩奕作厄。士丧礼今文作厄。叚借字也。车人爲大车作鬲。亦借字。西京赋作槅。木部曰。槅、大车枙也。枙当作軶。从车。戹声。于革切。十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