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粽子的来历(端午节粽子是怎么来的)

   日期:2023-03-30 15:04:4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6    评论:0    

在人类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中,一直伴随着对食物匮乏的危机感,所以世界上大部分节日都与吃有关,端午节的粽子便是如此。

粽子的起源

可以肯定的是粽子的起源跟屈原关系不大,毕竟满江满河的播撒食物实在是太浪费了,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么做,倒不如花精力把屈原的遗骸打捞上来好好安葬。

 

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
 

根据考证,在春秋战国之前南方的百姓便开始吃粽子了,尤其是主要以稻米为主食的楚越百姓,《史记·货殖列传》记载: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吃饭自然需要器皿,就地取材用宽大的叶子包裹稻米便是粽子的雏形,时至今日,很多南方地区依旧保持着这个风俗。用叶子包裹稻米除了简单方便,还有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

我们知道包粽子用的是糯米或糯小米,其中糯小米在古代被称为黍(见注释1),西晋周处所写的《风士记》记载:

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北方人称粽子为角黍,原料是糯小米,这是一个很形象的名字,用竹叶包裹后有了棱角的黍米。

 

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
 

不论是糯米还是糯小米,其实都是植物的基因突变导致米粒中的支链淀粉多于直链淀粉,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很黏,尤其是变冷或变干以后,几乎跟胶水一样。如果直接烹饪或食用会很麻烦,用叶子包裹避免这类烦恼,所以小小的一枚粽子,其实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华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粽子与端午节

和现如今祭祀烧香或纸钱不同,古人祭祀先人或神明的方式主要是将最珍贵的食物摆上祭台,跪拜牌位后再将食物分而食之,一点都不浪费而且还很淳朴,就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祖先后代人吃的如何?因为丰衣足食对于古人来说真的已经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饮食习俗,祭祀祖先时用的食物也各有不同,楚越之地的百姓祭祀祖先的食物中自然会有常吃的粽子,那么粽子是如何与屈原和端午节绑定的呢?

 

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
 

吃粽子起源于春秋战国之前,赛龙舟的习俗源于战国时期,而端午祭祀屈原也是楚地百姓的一些自发行为,将三者强行绑定的是晋朝司马氏。西晋末年,晋元帝渡过长江,定都建康(南京),并建立了东晋政权。正所谓入乡随俗,南渡的西晋权贵不得不开始适应楚越之地的饮食习惯,这其中就包括粽子。

东晋的司马氏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安稳,但一直处于五胡乱华的阴影当中,因为谁也保不准这些人会不会渡过长江天堑,再次兵临城下,此时曾经努力使楚国不被强大的秦国吞噬屈原,就很好的表达的司马氏的政治诉求。

因此从晋朝开始屈原的祭祀地位被迅速拔高,并将端午这天作为屈原的专属祭祀节日,有了专属节日,自然少不了专属的食物,粽子便是从这个时候与端午和屈原进行了强行绑定。同时,出于守护长江天堑的刚性需求,但又不方便大张旗鼓的训练水军,假借端午祭祀屈原进行专门的龙舟竞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遮人耳目的手段。

 

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cript>端午冷知识:粽子的起源和屈原无关
 

不过这些手段早已经被埋葬于历史的尘埃当中,当隋唐一统,华夏复兴后,原先司马氏的政治诉求早已被人们忘却,被人们铭记的则是以屈原为代表的爱国之情和端午节祭祀先人的缅怀之情。

端午快乐也好,安康也罢,相信任何一个在这一天送上祝福的人都不想被“好心”的上一课,节日只是借口,快乐之后才是传统。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