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即未来佛,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
据记载,弥勒佛比释迦佛早四十二劫学佛修行,他更早发心成佛,却被释迦佛后来居上。


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释迦佛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


若讲其有何渊源,要从一则民间故事说起。
相传早年间,一个遥远的国度,国王命裁缝缝制一件非常华丽的袈裟,袈裟制成后,国王便用来供佛。佛将袈裟赐予比丘,可没人敢接受这么贵重的袈裟,唯独弥勒佛笑着接受了它。
他将这件袈裟一直穿在身上,为的就是让旁人心生羡慕。大家劝诫他不要太在意物质的东西,但弥勒佛从不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还是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面对世人。


《楞严经》中,他曾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


弥勒佛自知生性重名利,但在释迦佛看来,他却有他人所不能及的境界。
比如弥勒佛对嬉笑怒骂、毁誉褒贬都会面露慈悲,给予平等对待,布施善心。


“笑世间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正是我们所看到的弥勒佛,向世界传递一种乐观的态度。
如今,在佛教文化题材的玉雕中,自然也少不了弥勒的身影。


宽袍大袖,迎脸而笑,带着尘世的开怀和快乐,于方寸之间尽显弥勒的大肚宽容,喜乐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