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Bb ━▶ [bi:] ━▶ [b]浊 ;;Cc━▶ [si:]━▶ [s]清 ;;
Dd ━▶[di:] ━▶[d]浊;;Ff ━▶[ef] ━▶[f]清 ;;
Gg ━▶[d3i:]━▶ [d3]浊 ;;Jj ━▶[d3ei]━▶ [d3]浊;;
Kk ━▶[kei]━▶ [k]清;; Ll━▶ [el] ━▶[l]浊;;
Mm ━▶[em] ━▶[m]浊;;Nn━▶ [en]━▶ [n]浊;;
Pp━▶ [pi:]━▶ [p]清;;Qq ━▶[kju:]━▶ [k]清;;
Rr━▶ [ɑ:(r)] ━▶[r]浊;; Ss ━▶[es]━▶ [s]清;;
Tt━▶ [ti:] ━▶[t]清 ;;Vv ━▶[vi:]━▶ [v]浊 ;;
Xx ━▶[eks]━▶ [ks]清;;Zz ━▶[zi:]━▶ [z]浊;
声母的分类
按照发音部位分类,声母可以分成:
1.双唇音——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而形成的音——b 、p、m
2.唇齿音——下唇和上齿构成阻碍——f
3.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构成阻碍——d 、t 、n 、l
4.舌根音——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g、k、h
5.舌面音——舌面和硬腭构成阻碍——j 、q、x 、
6.舌尖后音——舌尖翘起和硬腭构成阻碍——zh、ch 、sh、r
7.舌尖前音——舌尖和上齿背构成阻碍——z、c 、s
按照发音方式分类:
一、根据阻碍方式分类
1.鼻音:发音时,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内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阻塞,使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只能从鼻腔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鼻音。一般发鼻音时,声带同时也要振动。(m、n)
2.塞音:准备发音时,声腔的某两个部分完全接触形成封闭,使气流无法通过并集中在那里,形成较强的内部压力;然后阻塞突然解除,气流好像一下子就冲出声腔,形成很短的音。(b、p、d、t、g、k)
3.塞擦音:准备发音时,先是由口腔内的某两个部分完全接触构成阻塞,堵住气流,在声腔内形成较强的内部压力;然后稍微松开阻塞,让气流挤出。(z、c、zh、ch、j、q)
4.擦音:准备发音时,声腔的某两个部分靠近,但是并不紧密接触,从而形成比较细小的通道,然后气流从这里挤压出去,产生摩擦,扰动空气,发出声音。(s、x、sh、r、h、f)
5.边音:发音时,舌尖或舌头的一边与上腭的某个地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或一边自然放松,气流从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边音。一般发边音时,声带要振动。(l)
二、根据发音时是否送气分类
1.送气音:在辅音的除阻之后紧跟着送出一股气流来。(p、t、k、c、ch、q)
2.不送气音(b、d、g、z、zh、j)
三、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分类
1.清音——声带不振动(b、p、f、d、t、g、k、h、j、q、x、z、c、s、zh、ch、sh)
2.浊音——声带振动(m、n、l、r)
将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相结合,就有了如下的表格。


普通话声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