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桩发生在雍正末年的“民妇走失案”。
雍正八年初,在湖北麻城,一位杨氏女子离家出走,丈夫叫涂如松,夫妻感情不和因而离家。

杨氏早年在一户姓王的人家做童养媳,并与王家的亲戚冯大有私情。这回离家出走途中,杨氏又遇到了冯大,两人旧情复燃,杨氏就住到了冯大家中,你侬我侬。
杨五荣是杨氏的哥哥,听说妹妹失踪了,就一口咬定妹夫涂如松杀妻藏尸,谎称失踪。
而涂如松认为是杨家人拐走了杨氏,并将其藏了起来。两家人互相指责,却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最后闹到衙门打官司。
杨家是当地的大户,家族里出过举人、秀才。这时候秀才杨同范等人准备为家族出头,收买了一个叫赵当儿的小孩,让他去衙门指证是涂如松杀了杨氏,他亲眼看见的。
小孩照做了,知县对涂如松用刑,涂如松实在承受不住,干脆承认是自己杀了妻子杨氏,尸体扔在池塘中。池塘被抽干了,也没发现什么尸体。
其实,涂、杨两家到衙门打官司时,冯大意识到事情闹大了,也不敢继续收留杨氏,过甜蜜生活,就把杨氏送到杨五荣家,并给了八两银子,求杨家不要报官。

哥哥杨五荣,又把妹妹杨氏藏到了杨同范家。杨同范是秀才,没人敢轻易搜查他的家。
这边涂家人无故惹上人命官司,当然奋力奔走,涂家随即到上一级,省城衙门申冤。省城衙门勒令麻城县再审,不过之前的知县已经卸任,新来的知县叫汤应求。
汤应求从证人赵当儿入手,很快审出他根本没有看到涂如松行凶,只是收了杨同范的钱财,才做伪证。与此同时,杨同范被暂时革去秀才身份。
转眼就到了雍正九年五月,杨氏还没有被找到,而赵家河沙滩边却惊现一副无名尸。

杨同范听说此事后,立刻很开心,他建议杨五荣认定这具无名尸就是失踪已久的妹妹,把涂如松杀妻的罪名坐实,如此他的秀才身份即可恢复。
汤应求只是临时署理麻城,很快新任知县李作室就到任了,不过汤的验尸结果是无名尸是男性。杨家人却不依不饶,甚至大闹衙门,非说是自己妹妹杨氏。
为了弄清楚尸体到底是不是杨氏?省衙门又派了被认为是杰出人才的广济县知县高人杰与李作室一同会审。


高人杰,举人出身,当上知县后,治理河道很有一套,总督迈柱非常看好他,此次他带着黄冈县的仵作薛必奇,一同前往麻城,他们独自前去验尸,根本不理会正牌知县李作室。
这一轮审讯持续了九个多月,结论是涂如松杀害妻子杨氏后,被赵当儿揭发,于是收买讼师蔡灿替其上下打点,又借机三次转移尸体,所以被无罪释放,而赵家河滩边的尸骨就是杨氏,只是蔡灿、涂如松收买赂麻城县吏役李宪宗、陈文等人,给尸体穿上男子的衣服,还换了发辫和脚掌骨。
实际上,涂如松包括吏役李宪宗、陈文等都被酷刑折磨得体无完肤。他们已经到了只求速死的地步,以至于为了硬证尸体为女尸,涂如松的母亲许氏剪下自己的头发,陈文的母亲袁氏挖开陈文过世兄长的棺材取下脚掌,李宪宗的妻子染了件血衣,埋在河滩旁。
高人杰将这些当作改尸的证据,给涂如松一干人等定罪。按照程序,案子要到黄州府再审。
知府蒋嘉年一看所谓人犯个个体无完肤,证据也是漏洞百出,立刻耐心询问,结果被屈打成招的他们全部翻供。蒋嘉年立刻命令高人杰将所有涉案证人押解府城再审理。

按照吏部制定的《处分则例》,地方官审理人命案是有规定期限的,不能无限期审下去,蒋嘉年驳回高人杰的审案结果,那么高人杰就面临“逾限”处分。
为了推脱责任,尽快结案,高人杰检举前任知县汤应求,说是汤让人改尸,修改文书,以此证实杨氏是逃亡而不是被害。
这一下就让案件升级了,本来是涂、杨两家的事,现在变成高、汤,官与官之间的事了。汤应求仔细呈文为自己辩白,蒋嘉年再次勘验尸体,确系男尸,认为汤应和审断无误。
高人杰等人为了逃避惩罚,称蒋嘉年勘验的不是原尸,而是被汤应求掉了包。办案官员出现了口径不一致,于是在雍正十一年初,上级重新审理,命黄冈县知县畅于熊、蕲水县知县汪歙负责审办。
畅、汪二人发现汤应求在验尸时有删改呈词,于是认为汤行为可疑,或有藏匿。汤应求被革职下狱。高人杰大肆弹劾汤应求,说什么视人命不顾,一时间舆论倒向高人杰,督抚纷纷参奏汤应求。

总督迈柱等又加派人手再次审验尸身,这些人中就有与高人杰一路的黄奭中。他要维持高人杰的审判,还要迎合当下督抚的参奏。
又经过一年半的时间,黄奭中用酷刑让相关人全部招供,对汤应求也没有丝毫客气,大肆用酷刑,生不如死。
最终判决是:讼师蔡灿、书吏李宪宗、知县汤应求、涂如松全部拟处以死刑。
几年的审案过程中,有8名证人被杖毙,21名亲戚邻居被连累致使贫病而死,六座有主坟墓被挖,无关尸骨三次被蒸煮,倾家荡产失地失业者达百人。麻城被折腾得惨不忍睹。
雍正十二年,该案上奏雍正帝,并转三法司核准施行,雍正十三年,在雍正帝去世前半个月,刑部下达的处决文书到达湖北省城。
然而在文书到达的前几天,案子又峰回路转了,失踪五年的杨氏突然现身,发现她的正是麻城现任知县陈鼎。


陈鼎上任后,从杨县丞口中得知涂如松冤案,看了卷宗,陈鼎也认为有问题,当时麻城大旱,祈雨不得,麻城开始传出这是因为有冤狱,是天意。陈鼎也派亲信四处打探杨氏的下落。
其实,杨氏一直住在杨同范的家中,有说杨同范也是贪图杨氏美色。涂如松案审定,杨氏以为风头过去了,就回到杨五荣家,躲在仓库里。杨五荣妻子生产,稳婆无意中撞见了杨氏。
得知消息,陈鼎连夜到杨五荣家中,搜出杨氏带回衙门,与亲戚、涂如松等当面对质,确系杨氏。而在过堂时,杨五荣咬定不是杨氏,只是假意借宿的流娼。
难辞其咎的湖北总督迈柱,正在想怎么推卸责任,这么一来,他看到了契机。他夺了陈鼎的审案权,让自己人来。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杨氏不知怎么的,把五年来事情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估计心理崩溃了。
亲戚乡里乡邻很多人出来指认杨氏,湖北巡抚吴应棻虽然是迈柱的下属,但是两人互相看不惯。吴秘密上奏刚登基的乾隆。

因为杨氏的出现,案情一目了然,但是对朝堂来说却十分微妙。迈柱的女婿是托孤重臣鄂尔泰。为了避免高层关系动荡,迈柱和吴同时调离湖北,拒绝了吴全权处理此案的请求,改派他人。
新帝登基,一上来就动老臣势必引起动荡,而新帝也急需体现抚恤百姓的心情,对闹得满城风雨的麻城案,如果能迅速平反昭雪,定能大获百姓爱戴。
由新任总督史贻继续审理,史贻曾颇受雍正帝赏识,六任钦差,处理过很多大案。史贻很快将案子审结。
新君登基,都会大赦天下,但是杨同范、杨五荣两人罪大恶极,不予赦免,处死。杨氏由其夫涂如松决定去留。大小官员都因大赦,而免于处分。汤应求复职。
至此,由“一桩民妇走失案”升级为轰动一时的大案,才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