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

   日期:2023-03-30 17:44:20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现在还有人姓夏侯,但是人口不多。

夏侯姓源流单一,自古人口不多,虽然三国时夏侯氏成为名门望族,但后来没落了。另有部分夏侯氏改姓,也是造成人丁不旺、名声不显的原因之一。

一、“夏侯”姓源流及人口

如今,全国夏侯姓人口约1.1万,75%分布在江西,12%在山东,剩余13%散居全国各地。

夏侯姓源于姒姓,大禹之后。

《新唐书》卷七十五下《宰相世系表》记载:“夏侯氏出自姒姓。夏禹裔孙东楼公封为杞侯,至简公为楚所灭,弟佗奔鲁,鲁悼公以其夏禹之后,给以采地为侯,因以为氏焉。后去鲁之沛,分沛为谯,遂为郡人。”

杞国是一个小国,很多人没听说过,不过如今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六块提到“杞侯”或“杞地”,说明这个杞国确实存在。

姒佗又称为夏侯佗,是夏侯姓得姓始祖。

 

cript>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cript>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
 

夏侯族人先是聚居在鲁地(今山东),后来迁徙到了沛(今江苏沛县),东汉末行政区划变更,沛国下属的谯县升格为郡,生活在原沛国谯县的夏侯氏就成了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但无论如何迁徙,天下无第二个“夏侯”,来源单一的好处是血统纯正,不足之处是人丁稀薄,想要发展为全国望族不容易。

所以,夏侯氏得姓后的前200余年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直到夏侯婴的出现。

二、“夏侯”姓的巅峰时期

夏侯氏的成名,在于抓住了两个王朝崛起的绝佳时机,西汉和三国魏。

沛县人夏侯婴,汉高祖刘邦同乡,自小与刘邦交好,后跟随刘邦起义,成为重要将领和佐命功臣。西汉成立后,夏侯婴深得宠信,侍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四朝,官至太尉、丞相,封汝阴侯,被称为滕公。

汝阴侯传至第四代夏侯颇,封国被废除,王侯之家变回了平民。

300余年后,谯郡夏侯氏随着曹魏势力的崛起,获得了空前发展。

谯郡夏侯氏的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均为夏侯婴的后代。曹操祖父曹腾是东汉时期的宦官,曹腾养子曹嵩,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叔父。曹嵩生曹操,所以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是堂兄弟,关系非同寻常。

东汉末社会动荡、军阀混战,正是武人建功的好时机。夏侯兄弟跟着曹操起兵参与群雄争霸,忠心耿耿,功勋卓著,最后都成功封侯拜将,从寒门晋升为功勋贵族。

 

cript>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cript>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
 

魏晋时,士族讲究门阀、声望,谯郡夏侯氏起于寒门,但还好赶上了“九品中正制”,族人中又出了夏侯玄这样全国闻名的学派领袖,使得这个以武功起家的大族开始尚文,门第逐渐士族化。到西晋时,夏侯家族已成为公认的高门望族,夏侯氏也走向了历史的顶峰。

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夏侯氏走向巅峰的过程中也有挫折。

西晋代魏,夏侯氏因为与曹魏皇室的特殊关系受到冲击,如夏侯玄因谋划诛杀司马师而被反杀,夏侯渊之子夏侯霸逃亡到蜀汉等。

幸好夏侯家及时调整政治态度,逐渐与司马氏合作才没遭到灭顶之灾。而且夏侯氏和晋朝皇族司马家还有联姻关系,如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嫁给了司马师,后被追封为景怀夏侯皇后;东晋第一位皇帝司马睿的母亲是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等,所以在西晋时期,夏侯家仍是豪门。

永嘉之乱,西晋覆灭。“五胡乱华”造成的动乱,夏侯家也遭到灭顶之灾,“遭中原倾覆,子侄多没胡寇”。说到底还是因为根基不深,没能抓住有利时机举族南迁,得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总之,曾在三国魏、西晋时显赫的夏侯氏,从此便湮没无闻了。

三、改姓

说完历史大势,再讲讲夏侯氏如今人口不多的另一原因:改姓。

1、班固《汉书》夏侯婴传有载:“(婴)传至曾孙颇,尚平阳公主,坐与父御婢奸。自杀,国除。……及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更为孙氏。”夏侯婴曾孙夏侯颇取了公主后,却和他父亲的侍妾私通,惹怒了皇帝,侯爵没有了不说,还害得夏侯婴的部分后代为避祸改姓为孙。

 

cript>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cript>夏侯姓现在有人姓吗(为什么三国之后就很少听说过这个姓氏了)
 

2、复姓比单姓复杂,“夏侯”知名度不高还容易闹出笑话。已非常严谨的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夏侯兄弟的将旗都被错写成“夏候”;现实中有个叫“夏侯晓勇”的朋友,却经常被别人误称为“夏晓勇”、“侯晓勇”甚至“欧阳晓勇”,烦恼多多,以至于玩笑说不如改姓。

总之,夏侯氏得姓以来几年来中,部分族人由于种种原因把姓给改了,常见的就是改为“夏”、“侯”二姓,例如在江苏南京溧水区、高淳区,夏侯元世系共7个村庄约3000余人,如今大多改为夏姓,仅极少数保留夏侯姓。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