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兵家鼻祖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为将最高标准)。近代山东将星熠熠,首推张自忠,如细分,新中国、民国、北洋、晚清各有第一名将。
近代指1840年至1949年这段历史,期间列强撞开中国国门,烧杀掠夺,血性中国人自然抗争到底。忠义山东这块热土上,忠勇报国的汉子中涌现出一大批名将。
一、抗日名将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东临清(今属聊城市),字荩臣,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个官三代,打小受忠孝仁义思想影响,儒雅低调。辛亥革命后接触到新思想,加入同盟会,并投笔从戎。一开始投在冯玉祥麾下,中原大战后,成了蒋介石的部下。
张将军生活简朴,治军严格,身先士卒,而且骁勇善战,战绩辉煌。
1933年长城会战,张自忠夜里率领“大刀队”奇袭敌军,歼敌两个步兵连队,一个骑兵大队,缴获坦克11辆,从此威名远扬。


有人问他:在战场上那么拼命,难道真的不怕死吗?
张自忠答:人生在世,怎么都是一死,打日本鬼子死了,这才死得其所!
就这样一个血性的抗战将军,却因为执行蒋介石在华北“非军事缓冲区”的指令,和日本人打过交道,被舆论骂成了“汉奸”,政府还被迫解了他的职。
但张将军没有沉沦,回到军队后仍一心想着杀敌报国,甚至以死明志。
1938年的徐州会战中,张自忠率59军痛歼坂垣征四郎师团的两个联队,并穷追猛打,日进60公里,坂垣数次羞得要自杀。这一战,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因为军功,张自忠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3月,荆沙战役,张自忠以一对十,击毙日军2名联队长,1名旅团长,所部歼敌1.3万人,赢得鄂北大捷。
然而,1940年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在宜城南瓜店英勇殉国,举国震惊。
这一仗,敌人来得太凶猛,张自忠写下遗书,抱着必死的决心上了战场。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战斗中,张自忠不顾属下再三阻拦,亲自率两个团上前线督战,最终被敌军包围。5月16日,敌军进攻更加疯狂,张自忠腰部中弹,仍坚持卧地指挥,接着又不幸中3弹,忍痛站起来后,被一名日本兵射中,另一名日本兵跑上来,用枪托击他的头颅,把刺刀插进他的腹部……
日军向他遗体列队脱帽,行军礼致敬,最后用棺木盛殓。
蒋介石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遗体,国民政府为他举行隆重葬礼,追授为陆军上将。


8月15日,延安为其举行隆重追悼会,毛主席为其写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周总理亲自写文称赞“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是中国抗日战场,也是二战盟军阵营中战死的最高将领,其忠勇爱国的拳拳之心永垂史册,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
二、新中国名将
山东籍开国将军89人,由于早期主要根据地不在北方,所以只是第七大将军省,且大部分是少将,中将只有三人:孙继先、孔庆德、刘兴元。
三人都先参加国军,1930年代初分别起义后进入人民军队,其中孔庆德是孔子73代后裔,也最长寿,刘兴元是政工干部,最有名的是孙继先。


孙继先从小习武,打仗勇猛,身经百战却毫发未损。
“强渡大渡河”战斗,孙继先是18名勇士之一。孙时任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营长,接到战斗任务后,他亲自挑选勇士组成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突击强渡,控制了渡口,为红军北上开辟了宝贵的通道。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很多著名战役孙继先都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也去过,不过很快孙继先在一个新的战场被委以重任。


一纸调令,孙继先成了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任司令员,长期驻守西北戈壁大漠,为“两弹”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三、民国名将
抗日名将除张自忠之外,还有王耀武、宋哲元、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于学忠、赵登禹、朱世勤、冯安邦、裴昌会、孙兰峰、姜玉贞等。
其中,实力和名气最大的是王耀武、宋哲元,若论谁第二,我认为是王耀武。


说起王耀武,不得不提“三李一王”,三李即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四人都是黄埔毕业,都在国军中凭功绩升为高级将领。
不过世人都说,三李比不上一王,我觉得,三李就是一王的绿叶。
三李是黄埔一期的,王耀武是黄埔三期的,三李出道就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军官,后来军阶都比王耀武升得快,提前都做了集团军司令,但由于没带出有力的部队,战绩过得去但不十分突出,导致后来名声和官阶都落后王耀武。
王耀武起家的部队是51师,也即后来的74军,这只部队开始战力不咋行,王耀武管理几年后,战力大大提升,成了国军最能打的王牌部队之一。


王耀武带着这只部队转战大江南北,抗战中所有的大型战役基本都参加了,战果辉煌,王耀武也因此获得美誉“宁碰阎王,莫遇老王”。
抗战胜利以后,王耀武升级做了山东军政一把手,这点也是三李比不上的。
四、北洋名将
北洋名将,基本都是割据军阀系,包括吴佩孚、孙传芳、卢永祥、靳云鹏等人,若列第一,吴佩孚当之无愧。
北洋军阀间长期混战,穷兵黩武给百姓生活带来灾难,原本没啥好称赞的,但在民族气节面前,大多数人守住了底线,不给日寇当走狗,难能可贵。


这一群人中,吴佩孚算是比较特别的,他从秀才、谋士升级到将军、大帅,位高权重,却能自我约束,有廉名,以“四不”(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著称。当然,第二个不是不为个人私敛钱财。
吴佩孚还是第一个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至于“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就算了,有名也是臭名。
五、晚清名将
清末名将有左宝贵、宋庆、傅振邦等,第一名自然是左宝贵。
左宝贵,抗日名将,山东临沂平邑人,民族英雄。左宝贵很小就是个孤儿,日子过得很苦,因为打伤缝马靴不给钱的官兵,被迫投入江南军营,开始戎马生涯。从基层干起,逐渐成长为高级军官,升至记名提督。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在平壤与日军血战,身先士卒,拒不后退,壮烈殉国,清廷赠太子少保衔,追谥忠壮。
总之,近代山东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非常有民族气节、大义为先,都非常优秀,都值得被尊敬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