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下,当我们与某个物体接触时,我们都会感知到它们的“温度”:要么刚好合适,不冷不热;要么比我们的体温高一些,我们会感觉到它“热”;要么比我们的体温低一些,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它“冷”。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述我们对某个物体热能的精确感知,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个物理学概念。
简单说来,“温度”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我们需要对一个物体自身所蕴含的热能进行量化,所以人们才提出了“温度”这个概念。
正是因为提出了“温度”这个概念,才让我们很方便地理解某个物体所包含的热能。比如我们说今天的气温为35摄氏度,你马上就能理解这个温度值的含义,它意味着大气温度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体温,我们会感到到酷热难耐。再比如说今天的气温0摄氏度,那么你就会明白这是介于液态水的固态冰之间的一个温度,而且这个温度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冷的。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水就会结冰,高于这个温度,冰就会变为液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