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播种前的准备:
1、挑选蒜种
要想出苗率高,出苗整齐,易出壮苗,就要选择发育饱满充实、蒜头大又均匀一致、表皮光泽鲜亮,蒜瓣少,无病害和损伤,顶芽肥大的大蒜做蒜种。
2、播种前要事先晒蒜种
为了提高发芽速度,播种之前2-3天要先把蒜种晒一下,然后再有清水浸泡12个小时候左右晾干后播种即可。
3、大蒜在播种前最好要先冷藏处理一下
为了提高发芽率和打破种子休眠,最好在播种前10天左右放入0℃冰箱保鲜一下更好,记住不是零下冷冻,这样可以促进发芽。
4、蒜母处理
很多农户上茬作物收获完之后,就开始种植这茬大蒜了,难免有一些病菌残留在土壤中。所以,我们在播种之前要给蒜母做一下处理,建议选用500倍多菌灵+芸苔素内酯浸种12小时再播种,既能打破种子休眠又能防治一些病害,为后期培育壮苗和增加产量打下良好基础。


大蒜要想产量高,播种深度既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
到了秋分左右温度已经下降了,特别是今年有些地区冷空气提前到来了,我们如果播种得过深,就会导致大蒜发芽慢,生根慢,出苗推迟。并且,播种的过深也会导致蒜母受到挤压,蒜头容易长不大,小蒜头偏多,反而影响产量了。
大蒜播种过浅也不行,会出现蒜种被蹦出土面的情况。因为,大蒜是浅根系作物,
,播种太浅,不利于吸收肥料,容易出现苗黄和苗弱,并且,蒜头如果长期暴露在外面也会导致蒜皮会变得粗糙,颜色变绿。
农村老话有“两寸深,一寸浅,蒜种寸半最保险”的说法,这是老辈人留下的经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建议大家播种深度控制在5-6cm左右,也就是我们开沟要开到6-8CM左右,放入蒜母后,再覆土2CM左右即可。并且,要把蒜种种芽方向朝上,背面尽量都朝一个方向。


合理适用底肥和关键追肥
1、底肥
大蒜喜中性和微酸的土壤,PH最好在6.5-7之间,但是,实际我们播种时,很难去控制土壤酸碱性。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不选择上茬种过葱和蒜的就可以,就能避免出现重茬病害。
大蒜的生长期很长,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大约有200多天,并且,高产大蒜一般一亩地需要4-5万株左右。所以,我们完全腐熟的农家肥一亩地最好用到7-8吨最好,如果没有农家肥,我们可以用选用生物菌肥搭配点黄腐酸也是可以的。
底肥选用3个1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或大蒜专用肥都是可以的,大蒜出苗这段时间,营养主要来源蒜母。所以,前期底肥不用放太多,一亩地用40-50斤即可。
播种大蒜最好不要用掺混肥或者单独使用尿素,因为里面有缩二脲,容易烧根。


2、追肥
越冬前最好不要追肥(弱苗除外),返青时追一次肥,建议选用28-6-6或30-5-5高氮型复合肥的,这些都是可以的。
等到了4月中旬再追一遍肥,这个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行的一段时间,需要的养分比较多,建议选用高甲肥为主。例如,选用12-5-28的复合肥结合交大水,有利于加快吸收。
最后一遍选在膨果期的时候追,这边要适当补充点钙。建议每壶水(15公斤)+磷酸二氢钾100克+芸苔素5毫升+螯合钙15克喷施即可。
六、控旺
大蒜需要控制旺长,可以选用控旺剂来控制上部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控旺剂可以选用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缩节胺等其中的一种,个人建议用矮壮素。当然,是否需要控旺还要看咱们大蒜的长势来定。
建议,控旺时间最好选在抽薹之后,因为抽完薹以后就已经由营养生长转为了生殖生长,这个时候地下的鳞茎要膨大。所以,这个时候控旺是最好的时候。
需要注意的是,控旺的时候可以搭配磷酸二氢钾,但不要搭配杀虫剂、杀菌剂、芸苔素、赤霉素等。
防治干尖黄叶
大蒜在生长期易干尖和黄叶,主要是由天气以及湿度引起的。建议发现病害时选用吡唑醚菌酯12毫升+三唑酮或戊唑醇10毫升+芸苔素5毫升+微量元素肥30克+磷酸二氢钾60克喷施+30水公斤来防治。要想效果更好,相隔10天左右,我们再按上面配方喷一遍。另外,如果发现田间有软腐病,可在上面配方的基础上搭配春雷霉素或者是中生菌素或多抗霉素。


大蒜锈病
引发大蒜锈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温度忽高忽低,连续阴雨,底肥氮肥过多,缺素等都会引发大蒜得锈病。建议选用下列配方防治:
1、三唑酮或戊唑醇或苯甲丙环唑+氟环唑或氟硅唑+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叶面肥。
2、三唑酮或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微量元素肥。
使用方法:每亩选用30公斤水+吡唑醚菌酯(24毫升)+三唑酮或者是戊唑醇(20毫升)+芸苔素内酯(10毫升)+微量元素肥(60克)+磷酸二氢钾(120克)搭配适量春雷霉素或者是中生菌素喷施。7天之后最好再喷施一遍,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