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格格,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清朝居住在皇宫里的格格,为那些清宫剧里面的下人,经常称呼那些尊贵的皇帝女儿为格格,可是皇帝的女儿应该叫做公主才对呀,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称呼呢?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还珠格格,她称呼皇帝为皇阿玛,因此可以表明,这就是皇帝的女儿
除了这两个称号之外,还有一个郡主,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三个之间又有什么分别?今天就让大家一次性弄清楚,看完就再也不会困惑了
1、关于公主
其实一开始并不是皇帝的女儿都是叫做公主,比如在周朝的时候,称之为“王姬”,战国之后就称之为公主了
从此之后每个朝代天子的女儿就称之为公主了,不过除了公主之外,经常能够听到“长公主”,那么这个长公主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他的大女儿吗?
其实长公主就是要比公主大一辈,属于她的姑姑,也就是皇帝的姊妹,皇帝的姑姑,又称之为“大长公主”
反正公主就是我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还可以简称为主,有些时候还会听见“小主”这个称号,皇帝的儿子要称之为王,比如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封为燕王,李渊的儿子李世民为秦王
根据《公羊传》的记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周朝的时候并没有公主的称号,只是周天子在嫁女儿的时候,没有自己主持婚礼,而是让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于是才有了公主的这个称号
2、格格
格格是满族对皇女的称号,出现在后金和清朝时期,后金初期皇帝的女儿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称号,所以就把她们叫做“格格”,这个格格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翻译过来就是小姐的意思,古代的时候,汉族大户人家的女儿也被称作为小姐,不过在清朝时期,各种称谓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亲王的女儿要称之为和硕格格,世子、郡王多贝勒的女儿称为“多罗格格”,贝一的女儿为“固山格格”,辅国公的女儿只能称之为格格,皇帝宠幸的大臣之女也可以称之为哥哥,清朝后期,很多人都可以称之为格格,毕竟满汉越来越交融
不过他们的格格是要分等级的,一般分为满人格格、汉人格格和蒙古格格,满人格格的地位也才是最高的
皇帝妻妾成群,每个老婆之间生下来的女孩都会有不同的称号,因为他的这些妃子身份、地位等级也都是不同的
其中地位最高的当属皇后,她生下来的女孩,享有固伦公主的封号,其他嫔妃生的女儿则封为和硕公主
固伦表示国家,和硕表示地方,所以差距一目了然,清朝并不是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称之为格格,皇亲国戚,还有贵族的女孩都可以称为格格
反正公主的身份跟地位要高于格格,公主也可能会被称之为格格,但不是所有的格格都会成为公主,之所以会有很多不同的称号,主要就是为了用来区分她们的地位、等级、权利,皇宫里面是特别的注重阶层划分的
3、郡主
郡主是在晋朝时期设立的,在唐朝时期,太子的女儿就叫做郡主,但是在清朝时期,郡主一般指的都是亲王的女儿,郡主一开始是叫做郡公主,后来才演变成为郡主的
郡主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皇族女性的封号,起初郡主可以是皇帝的女儿,皇太子的女儿、王女、庶女、亲王女儿等等,清朝时期的郡主指的就是亲王的女儿
写在最后
反正不管公主、格格还是郡主,都是皇族的室女,身份等级特别的高,不过格格只有在清朝时期出现,唐朝时期郡主指的只是太子的女儿
公主不但可以是皇帝的女儿,也包括义女,还可以是他的姊妹或者是姑姑,毕竟还有长公主和大长公主,但是有些时候会产生一定的交叉,的确很容易让人理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