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本地的居民为了更好的适应放牧的生活,所以发明了蒙古包,这种房子容易建造、也容易搬迁。
蒙古包在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而后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
蒙古包整体呈圆形状,顶部是一个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整个包内分为四大结构: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连接杠)和门。
蒙古包的中央设有供饮炊和取暖的火炉,烟筒从包顶的天窗出去、地上铺羊毛毡、包门口和火炉旁铺以牛皮。一般一个蒙古包中会根据人数不同,设有不同的床位数。比如:两对夫妻,那就是两张床,但都是放在蒙古包中。
整个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这也是来益于他们自己的设计,可以说整体是非常适合蒙古人们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