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一朋友在湖边拍摄日出时,意外拍摄到巨大发光不明飞行物,该不明飞行物发出巨大的白光,拖着长长的尾巴的感觉,好像小蝌蚪一样。
根据拍摄的视频来看,这应该是火箭发射产生的尾流。
火箭尾流是火箭推进剂燃烧后生成的高温、高速气体在尾喷管后形成具有复杂的波系结构,包含内射流和外射流,以及边界层。内射流是燃料燃烧所生成的高温、高速化学反应生成物,外射流是低温、低速的混合物气体。
那么烟云远端的蛇形尾迹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是因为尾流中含有大量的三氧化二铝粒子,这些粒径比较小的粒子被喷口喷出后在高层大气中所受的阻力比较小,因此能够持续好几公里。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之间的循环气流,造成火箭流场远端与空气混合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因而将尾迹吹成了螺旋状。
事实上,在尾流后方存在有大量不同复杂结构的“烟云”。当火箭发动机类型、推进剂种类以及飞行环境不同时,火箭尾流的“烟云”会表现出不同的尺寸与结构。
而之所以会发出巨大的白光,这和“暮光效应”有关,所谓“暮光效应”,是指导弹、火箭等各类航天器的发射载具在升空之后,燃料燃烧后在大气中留下的凝结尾迹,在特殊光照条件下被地面观测到的现象。
火箭飞船的凝结尾迹,高度在80至100公里,,当夜幕降临,低层已经进入黑夜,而高空还可以有太阳光照亮,因此当火箭在夜空中上升时,渐渐离开地球阴影区,火箭尾迹此时会被高空的阳光照亮。对于地面的观察者而言,虽然天色已暗,但被照亮的火箭尾迹反而格外显眼。随着火箭越飞越高,大气压力逐渐降低,尾迹扩散越来越宽,并在高空气流的作用下变成特殊形状。这种现象也叫做“暮光效应”。
之所以判断是火箭发射的尾流,而不是导弹发射产生的轨迹,是因为火箭轨迹多为向上向高处飞行,可视的尾迹时间会持续三四分钟。与之相比,弹道导弹的主动段飞行时间在两分钟左右,时间较短,而且其轨迹并非完全向上,而是垂直向上飞行约两分钟就向目标方向进行程序转弯,因此尾焰消失得很快,能看到尾焰的时间很短,如果在不良天候或能见度低的情况下,尾焰很快就看不到了。导弹的被动段基本是依靠惯性飞行,通常没有动力驱动,因此更看不到尾焰。
甘肃看见的这种巨大发光不明飞行物,9月21号在新疆福海县也被网友发现过,而且和甘肃发现的形状差不多,最后发现,是北京时间21日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联盟MS-22”载人飞船发动机产生的尾流。
这些情况其实非常常见,这个飞跃夜空的“白鸽”,是一枚固体燃料导弹试射后的尾迹在空中扭曲和漂浮后形成的。
还有下面这个正在不断扩大的蘑菇云。照片中,发亮的部分是火箭的尾气中所含的未燃尽的助推剂粒子和水分子,经压缩、冷却后在较高层的低密度大气中释放产生的结果。
夕阳留下的黄褐色的天际,极大地渲染了尾迹头部的色彩效果,同时位于日落线以下的尾迹低端被满月隐隐约约的照亮。在太阳还没落下时,在阳光的照射下,尾迹顶端明亮、并带彩虹色彩的漫云是由火箭分离阶段,在火焰羽流中的高空冰晶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