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凌晨2时28分,独自隔离在一间房里的张女士,忍痛发了一条朋友圈。
“这次为啥这么久还在疼……”
12月24日17时02分,张女士再次发了一条朋友圈,她全身的疼痛感依旧没有缓解。
这是她第二次新冠抗原阳性。张女士告诉记者,她第一次“阳”,第5天开始没症状,第7天抗原就转阴,连续做了三四次抗原均为阴性。但在转阴仅5天之后,12月20日,她又“阳”了……
相隔5天第二次“阳”
“这次自己缺少了防护”
张女士是四川广元市人,今年35岁,在广元经营公司,从事服务行业。因接触人多,她和不少市民一样没有躲过“阳”。12月9日,她出现发烧症状,用抗原试剂一测,“阳”了。随后,她进行核酸检测,不出意外是“阳性”。
感染新冠病毒在张女士的意料之中,她没有慌乱,回家把自己隔离在单独房间休息,然后看看朋友圈,和朋友对比自己的症状,那时她觉得自己的症状还比较轻。
“当时发烧最高38℃,然后身上肌肉酸痛,休息了4天左右就恢复了。”张女士向记者回忆,第5天开始没有症状了,第7天抗原就转阴了,连续做了三四次抗原,都是阴性了。
没有症状,抗原连续阴性,张女士开始上班了。然而,仅仅过了5天,12月20日白天,张女士开始头疼、头晕;21日凌晨3点左右,老公为她测体温,已经高烧达40.7℃。


张女士第二次出现症状后体温最高达40.7℃
“我当时以为自己感冒了,因为都在说感染一次新冠后就会产生抗体,要等几个月才可能再感染。但是,我不仅高烧,还发冷,浑身疼,我怀疑是再次感染了新冠。”张女士说,于是她用抗原试剂一测,结果显示“阳性”。
这一次“阳”,在张女士看来,是自己缺少了防护,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一次,因此在公司上班时,偶尔没戴口罩,也没有像之前那样随时消毒了。
“12月19日,一名同事‘阳’了,我还和同事一起出去吃了饭,我20日就出现了症状。”她说。
全身疼痛反复发烧,
服药后降到39℃
相隔5天第二次抗原“阳性”,是张女士没有想到的。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症状比第一次难受太多了,“比第一次疼十倍都不止。”
第二次“阳”,也让她有些猝不及防,她再次把自己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吃饭时,丈夫将饭放在门口,用的是一次性餐具。
这次的症状,除了全身疼,喉咙也疼,还有咳嗽,有痰等症状,而一咳嗽,头就更疼。张女士甚至不愿多看手机,这几天更多时候是在睡觉,甚至是关机睡觉。
几天来,张女士全身疼痛状况仍在持续,反复发烧,不过已在39℃以下。她说自己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甚至还吃了头痛粉。幸运的是,丈夫现在没事,孩子在爷爷奶奶家,也还没有感染。
病毒学专家:属于“抗原复阳”
主要原因是免疫力低






多读一点
关于“复阳”和“二次感染”
这些问题请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