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补齐水利工作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强化加强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县水利局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水利工作。
(一)科学项目布局,平稳推进水利设施建设。“6·1”芦山地震发生后,我局依托“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实际,通过现场踏勘、灾损评估等,规划灾后恢复重建水利项目5个,总投资为2.13亿元。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清思堰灌区恢复重建等项目,按照城乡统一供水“同网、同质、同价”的原则,建立“管网连通、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供水安全骨干网。紧盯粮食安全、“向水要地”,围绕“水+农业”主线,保障全县2万亩粮经复合园生产用水,有效满足乡村振兴生活、生产、生态三大用水需求。依托良好的水环境资源与水务设施基础,实施冷水鱼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优质项目,将文旅、农旅产业与乡村水务建设融合发展。
(二)健全机制,强化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一是积极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将清仁水厂、房基坪水厂等7处供水工程移交县水投公司运行管理,集中资产资源。逐步健全水资源统一调配、运营、管理体制,为增强城乡安全供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督促指导各运行管理单位建立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构建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三是完善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和完善农村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现异常,庚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置,确保不发生饮用水公共安全事故。
(三)规范化管理,饮水安全有保障。认真做好村镇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工作,经市级复核2022年我县村镇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评价15处,市级复核平均得分89.67分,运行管理规范达标率100%。组织召开饮水安全工作会2次,进一步提升供水管理能力,提供供水保障能力。会同县卫生局、县疾控进行水质采样送检68个批次。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措施,建立动态监测清零机制,坚决防止饮水安全问题引起的规模性返贫。向各运行管理单位累计发放供水管材12632米、消毒药剂460余套。圆满完成我县2022年度农村供水工程维护养护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