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职场在田间:看农业职业经理人咋种地

   日期:2023-04-06 18:00:4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4    评论:0    

原标题:职场在田间:看农业职业经理人咋种地

春日的早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学校里十分热闹。农业职业经理人万富旭和其他学员正在学习、讨论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万富旭(中)和农业职业经理人们交流育秧技术。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现在种地方便多了,我这7200多亩地平时只需要7个人和1部手机就能搞定。”万富旭十分感慨。

当年回村发展时,万富旭流转了100亩地,“纯传统方式种地就一个字:累。粮食烘干全靠天,一下雨赶紧往回跑,抢收粮食。好几次没跑赢,全淋坏了。”万富旭说。

于是,他下定决心投资300多万元建了烘干中心,成为当时大邑县仅有的两家烘干中心之一。烘干环节的问题解决后,万富旭又扩大种植面积到600亩。

2015年,大邑县选派人员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万富旭就在其中。学成回到大邑后,万富旭和同期的学员成立了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万富旭原来那些条块状的“小田”逐渐变成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大田”,机械化和科技种地成为可能。为了管理好这7200余亩地,他又雇了7个农业职业经理人。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万富旭在操作手机查看地块农情。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据悉,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邑县引入技术平台公司,让种粮大户们实现“手机上种田”。四川润地农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综合5G、多光谱、近地遥感等技术,构建农作物生长模型、测土配方模型、产量预测模型等,对农作物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也是帮助万富旭管理7200余亩地的“秘密武器”。

“看,这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App。”万富旭打开手机进入个人用户端,只见他的7200余亩地被分成一个个黄色条块,点击一下,便可显示该地块的农情。选择服务板块时,农资、作业、金融、销售等不同服务就展现在眼前。购买种子、机耕、插秧、收割、烘干等服务均可通过手机操作完成。

“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越来越完善,我帮别人烘干粮食,其他种植户也在机械、农资等方面为我提供服务。”万富旭说。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万富旭在联系其他种植大户安排农机服务。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由于长期跟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单位合作,万富旭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他经常组织其他农业职业经理人一起学习新技术、探讨农业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也受邀到外地讲课。

据了解,像万富旭这样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到2025年,成都将培育打造一支以5万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为引领、拥有40万人以上规模的高素质农民人才方阵。

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万富旭(左)和女婿王益(中)在指挥操作无人机植保。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万富旭最开心的还是“95后”的女儿女婿也都回到村里。“现在有无人机、插秧机、开沟机等设备。哪个业主有需要,一个电话过来我们就上门服务。”女婿王益说。

当天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结束后,万富旭又来到熟悉的农田里。大片翠绿的冬小麦正在阳光下茁壮成长,不远处,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正在抢抓农时忙育秧。

“我觉得现在当农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万富旭说,“以前觉得自己就是种地的农民,自给自足。现在思维不一样了,像开公司一样要算效益账,更需要不断学习。”

记者:张海磊 唐文豪 王曦 尹恒

海报:尚文意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