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孩子,周末时有家长带着一起玩,去领略和课堂不一样的世界;农村的孩子怎么办?
城市里的孩子,不会做题的时候,有家长可以辅导,农村的孩子,谁来辅导他的功课?
城市里的孩子,每天都有父母的陪伴,有人可以依靠,农村的孩子,或许陪伴的只有祖父母。
去城市打工了!因为他们要养活家庭,要给孩子创造条件。
他们可以不去城市打工么?在孩子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留下来不行么?
当然可以!但问题是,不打工,收入从哪里来?
我们听说过有农民在家门口打工的情况,村里办了加工厂,有不愿出去打工的,可以在加工厂里做工。但这又能解决多少问题。
无奈之下,身为农民的孩子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祖父母辈的老人,年龄大了,没办法打工,只能留在村子里照顾孙儿辈。
这些老人,能把孩子喂养长大,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又怎能奢求他们再给孩子精神上的给养?更何况,还有一堆事情要做。
于是,手机自然就成了孩子手里的“玩具”。看短视频,一个接着一个,大数据推送的视频,都是孩子喜欢或者经常浏览的,给孩子极大的愉悦感,于是难以自拔。
毕竟,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
人是社交型的动物,天性中就有与其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欲望。
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交流学习,偶尔一半次可以,但多了就未必可能;交流成长,或者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经历不一样,感受不一样,貌似也不太现实。
那么,能够交流的似乎只有游戏了。
毕竟这个门槛比较低,而且大家都喜欢玩。于是,“游戏”就成了这些孩子共同的话题,而那些游戏“高手”自然就成了别的孩子羡慕的对象。
其他孩子,看着这些高手受人膜拜的样子,忍不住有些羡慕,于是就开始下大力气玩游戏,期待有一天也受到他人的膜拜,享受那种“万人瞩目”的感觉。
于是:“回家熬两天,在学校睡五天,浑浑噩噩,无心向学”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让他们能够腾出一些时间在家里和孩子一同成长;二是想办法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的内心充盈起来,认识到世界的美好,产生对未来的向往。
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途径!
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