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又一场全国范围的沙尘天气来袭。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沙尘暴蓝色预警,4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全国多个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部分地区则出现了强沙尘暴。
北方有些地区昨天晚上就有不少人在朋友圈感慨,似乎在家里的空气中闻到了“泥沙味”。而今天赶早高峰的打工人们,在沙尘天气伴随八九级阵风中,终于感受了一把什么叫“风尘仆仆”。
沙尘天气每年春天都会发生,但今年似乎感觉爆发更频繁,隔一两星期就来一次。中央气象台的数据也显示,这是今年以来第8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往年同期一般五六次左右,今年明显偏多。
这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还很广,大风携带沙尘都要飘到长江流域了,也让“上海沙尘暴”冲上了热搜。
今年春天沙尘天气为啥频发?大西北这么多年的植树造林,已经防不住了么?根源是不是还在蒙古国?
1
科学上来讲,形成沙尘天气要满足三个条件:持久强劲的大风、沙尘源和低层大气不稳定。过去一个多月这三个条件刚好都满足——
3月初以来大气环流出现调整,蒙古气旋和冷空气交替频繁,带来了动辄七八级的大风;加上今年2月到3月上旬,我国西北地区和蒙古国降水减少,气温反而比同年偏高,导致地表解冻早而植被还没来得及生长,从而提供了足够的沙尘源。
而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本次沙尘天气过后,预计13日到14日,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还将出现一次沙尘天气。
这是不是说明沙尘天气越来越多了呢?
短期来看,从2018年至今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次数,的确比2013年至2017年的平均数要多。但拉到更长的时间维度去看,本世纪前10年的沙尘天气明显多于后10年。
很多网友一碰到沙尘天气,就说植树造林没效果,这是完全没道理的。
中国这些年植树治沙成就有目共睹,但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来自国家林草局的数据显示,我国仍有257.37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和168.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这其中有不少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已经成为了大范围的永久性沙尘源,给防沙治沙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更为关键的是,植树治沙有国界,沙尘却没有国界。
这几年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头,大多数时候根源在隔壁的蒙古国。光中国植树治沙不够,还得蒙古国也下大力气才行。
毕竟这个国家,受沙尘暴的伤害更大。
2
蒙古国的沙尘暴,到底有多频繁?
一项长期研究指出,上世纪60年代,蒙古国每年大概20天有沙尘暴;到上世纪80年代时,上升到了每年50天;进入本世纪头10年后,直接飙升到了每年100天。
这意味着一年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蒙古人都要活在沙尘肆虐的恐惧中。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蒙古是小说和古典诗歌中,一个遍地绿草和牛羊的地方。现在咋就成了沙尘暴的“罪恶之源”?
曾经的蒙古国80%的国土被草原覆盖。现如今,蒙古国的植被覆盖率仅有7.9%,八成以上国土荒漠化,或面临荒漠化危机。
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第一个主因。
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间,蒙古国的牲畜数量增长了3倍,目前总量超过7000万头,比牧场承载能力足足超出3300万。
有些地区更夸张,牲畜数量达到牧场承载力的2-7倍,完全不给草原自我恢复的空间。
而且蒙古牧民饲养的牲畜,有近6000万头是羊,其中一小半是山羊。山羊比绵羊的破坏力大多了,它们吃草是会连根吃掉的,基本上是吃一片毁一片。
大量开矿也加速了草原的退化。
蒙古国遍地是矿,除了常规的煤矿、铜矿等,还有很多稀有金属矿产。但蒙古国采矿业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数采取露天采矿的模式,对环境和生态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
如果说荒漠化是沙尘的源头,强风则带来了沙尘暴。蒙古国平均海拔1580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温带草原气候,春季干旱多风。
而蒙古国整体呈西高东低、北林南漠分布,所以蒙古的大风,都是西北往东南、高出往低处刮的,很容易越境刮到中国。
3
自然天气很难去抗衡,而像过度放牧、粗暴采矿这种,完全是竭泽而渔,这个道理蒙古人难道不明白么?
不是不明白。而是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很难停下来。
以畜牧业为例吧。
畜牧业占蒙古国农业生产的比重高达80%,每四个蒙古人中就有一人从事畜牧业。蒙古国是除中国之外的最大羊绒生产国,年产量约9400吨,出口额一年2.5亿美元左右。
别觉得2.5亿美元少,蒙古国全年GDP才131亿美元(2020年数据),羊绒出口已经算是大产业了。
采矿业更不用说了。
矿产出口占全蒙古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没低于过80%,仅铜矿和煤炭出口额,就超过17亿美元(2021年数据)。
更糟糕的是,气候变暖正在加速这一过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数据显示,1940年至2015年间,蒙古平均气温上升了2.24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0.85度),平均年降水量却减少了7%。
面对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蒙古国不是没想过治沙。
早在1996年,蒙古国就通过了国家防治荒漠化纲领,成立了国家防治荒漠化委员会,建立了沙尘暴气象监测系统,颁布了环保相关的法律,同时投入数千万美元在防沙治沙项目上。
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凡懂点我国治沙情况的,多少了解治沙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工程。
好在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帮助蒙古国治沙,比如分享气象信息,援建沙尘暴观测站等。蒙古国启动“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后,我国也加强了同蒙古国的合作,传授西北的成功经验。
惟愿在两国共同努力下,未来的日子沙尘少点,蓝天白云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