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二战胜利是靠天气”这一观点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一些人对二战历史的片面理解或者刻意歪曲。这一观点忽视了苏联在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所展现的顽强斗志,也忽视了苏联在战略、战术、武器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天气虽然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不能否定苏联在战争中的主动性和胜利的价值。
首先,苏联在战争中所付出的牺牲是惊人的。据统计,苏联在二战中共有27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1400万名士兵和1300万名平民。苏联的人口损失占到了全世界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也占到了苏联当时总人口的15%。苏联在战争中不仅失去了无数的鲜血,还失去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工业和文化遗产。苏联在战争中所承受的痛苦和损失,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想象和比拟的。
其次,苏联在战争中所展现的斗志是顽强的。苏联在1941年遭到德国突然袭击后,虽然一度陷入被动和困境,但并没有屈服或妥协。斯大林在莫斯科广播电台发表了著名的“祖国危急”的演讲,号召全国人民进行抵抗和反击。苏联红军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地展开了惨烈而英勇的防御和反攻,打退了德军的进犯,并逐渐转入反攻。苏联人民也在后方进行了艰苦而有力的支援,为前线提供了物资和人力。苏联在战争中所展现的斗志,是其他任何国家无法复制和超越的。
再次,苏联在战争中所取得的进步和创新是显著的。苏联在战争初期,由于对德国袭击没有充分准备,而且受到斯大林清洗高级将领的影响,导致指挥体系混乱、作战能力低下、武器装备落后。但是,在战争过程中,苏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革指挥体系,培养新型将领,调整作战策略,改进武器装备。例如,在指挥体系方面,苏联建立了最高统帅部,并赋予前线指挥官更大的自主权;在将领方面,苏联培养了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一批优秀的指挥官,如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等,他们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在战术方面,苏联从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反攻,运用包围、突击、迂回等多种手段,打败了德军的闪电战;在武器装备方面,苏联研制出了T-34、KV-1、IS-2等优秀的坦克,IL-2、YAK-9等出色的飞机,以及各种火炮、迫击炮、火箭炮等。
最后,天气虽然对战争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有人认为苏联是靠严寒的冬天打败了德军,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苏联在1941年12月发动了反攻之前,就已经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等地建立了坚固的防线,并且调集了大量的预备队和新装备。而德军在进攻苏联时,并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也没有考虑到苏联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因此,德军在苏联遭遇的不仅是天气上的困难,更是苏联人民和军队的顽强抵抗。
综上所述,“苏联二战胜利是靠天气”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也是对苏联人民和军队的不尊重。苏联在二战中所取得的胜利,是靠自己的牺牲、斗志、进步和创新,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这一胜利不仅改变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格局,也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