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之朱
编辑|陈静
这两天,一条领导和员工吵架的视频爆火。网友对此有一条非常精彩的点评:“一场因为吵架拔出的萝卜,带出了吃空饷的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网传监控视频,山东莱州某事业单位员工与领导朱某因请假发生争吵,该员工称朱某不批他陪产假的申请,朱某称员工“没有提前履行请假手续”;该员工多次出言对朱某家人进行人身威胁,朱某怒称该员工“吃空饷、不上班”,该员工则回复“怎么的,我碍着你没有?” 4月13日,当地发布通报称,莱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工作专班对这件事进行全面调查。
从监控画面来看,这位据说是在请假的员工,对着领导又拍桌子、又放狠话,确实不太寻常。而且根据内部人士的爆料,这位员工“不同寻常”的地方,还不止敢跟领导拍桌子。首先,他去年7月入职的莱州市某中心,是市财政局发放工资的公益性岗位,每月2200元左右的工资,五险一金都有,但是他在外还开了一家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其次,也就是引发本次冲突的导火线了,他全年只有5天事假,但仅今年3月,已经休假了16天。从媒体披露的《市某中心3月份日常考勤休假统计表》来看确实如此,《统计表》显示该男子当月休假16天,累计已休假40天,全年应休5天,剩余休假天数为“负35天”。
一个月休假16天,累计休假40天,这样的“上班”确实很离谱。也难怪很多网友跟评吐槽,认为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吃空饷”,并呼吁查查这里边究竟有没有猫腻。
什么是公益岗?简单说,就是政府开发出来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用于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包括贫困户、“4050”人员、低保家庭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等等。
公益岗虽然工资低,像新闻中莱州市某中心这个岗位,每月工资只有2200元,但因为有五险一金,对于很多人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个人确有困难,这个岗位还是能够起到很大支撑作用的。
遗憾的是,这则吵架的视频,让公众对当地公益岗安置是否合理,产生了深刻的疑惑。
从记者调查看,莱州这名找领导请假未果就吵架的员工,似乎并不符合公益岗的安置范围;在外有厂子,不存在再就业问题,也不存在贫困问题;有了岗位,却长期请假,似乎也不甚珍惜,这样的人需要政府做“过渡性安置”吗?
很多人质疑,这样的人员是怎样拿到公益岗的?还有,既然能开发出公益岗位,就说明有业务需求,可招来的一个员工能长期休假,这个单位到底忙不忙呢?
要知道,公益岗花的是政府财政的钱,与每一个纳税人都有关系,公众需要一个负责任、有说服力的解释。
这个事在网上发酵也好几天了,当地一直含含糊糊,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不免令人疑窦丛生。
视频截图。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据涉事方朱某讲,他之所以在办公室安装摄像头,是因为该员工一贯嚣张,7月中旬,该员工曾在办公室打过他,事后还前往组织部投诉,称是朱某打的他。就在吵架当天,莱州市的巡察组人员还在朱某的办公室。而且,据朱某讲,近日,调查组告诉他,该员工仅旷工10天,其行为不构成开除条件,也不构成治安管理处罚。这让朱某很疑惑,考勤表上该员工的剩余休假天数,明明是“负35天”,他不知道10天是怎么算出来的。
朱某的说法是否属实?一个编外公益岗人员,为何能请这么多天的假,不批假就跟领导拍桌子,究竟是谁给他的勇气?这背后是否有更复杂的情由?希望接下来的调查能够回应这些问题。
近年来,多地都在摸索清退编外人员,精兵简政。山东莱州市也曾发文,要求严控编外用人增长,严格管理,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等。
今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在中央带头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山东莱州吵架事件不应该稀里糊涂的过去,理应有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