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人情”正成为农村社会的“毒瘤”

   日期:2023-04-24 11:40:41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8    评论:0    

原标题:“人情”正成为农村社会的“毒瘤”

我国是人情社会,比起城市,农村社会的人情更浓。这些年因人情乱象导致农村的社会风气越来越不好,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还让国家的农村政策出现“棚架”,制约着社会发展。

农村高涨的“人情成本”

农村人情中的经济成本主要来自家庭之间的礼尚往来和农村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有人做过调查,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用于人情的开支大约占农民收入的1/4 ,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一年的人情开支达上万元,人均达到3000 元左右。这些钱主要用于迎来送往;同时,婚丧嫁娶举办仪式的花费更是惊人。

农村人重视礼尚往来,还形成攀比之风。比如举办酒席,今天你办事的酒席档次高,明天我比你的还要高,到最后谁家的酒席好,谁家的红白喜事办得排场,谁家的人脸上就风光,在村里也有面子。

农村人情中的政治成本则表现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厚此薄彼,比如选举村干部,有些人碍于情面总是投票给自己家族的人,或者选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当然,这种情感投资,也会换来相应的回报,一旦这些人当选村干部后,他们会先照顾投自己票的人,村里有什么好事,如发展党员或者国家的惠农政策,这些人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家族观念助推“人情成本”

家族观念在农村社会盛行,虽不同以往的宗法社会,但在农村人多势众的家庭或者家族,在村里的势力很大,其实现在的很多农村,都是一些大家族影响着事关全村的大局。在农村,这些家族一般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男孩多,二是家里有人是村干部,三是在外干事的人多。

农村的大家族还呈现党员聚集现象,每次新发展的党员,这些家族都会占一定比例,家族成员里一旦有人当了村干部,或者在外边当了官,还会拉扯家族别的成员,慢慢形成家族势力。势力大的家族办红白喜事场面也比较讲究,而且这些家族老人去世,除了正常的丧葬仪式,还要举办一些特殊周年仪式,他们极其看重风水。这些家族中迁祖坟、办丧事,或者嫁娶时,都会通知村里人,村里人碍于面子,又忌讳他们家的势力,每次都要随礼。

此外,农村人还把随礼多少,哪些人随了礼,作为检验在村里威望的依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在举办仪式时,场面也比较排场,花费很惊人,农村人把它比喻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取的礼金全部花费在举办的仪式上,一场仪式下来,花费高达数十万。

为了扩大影响,有些人家里有红白喜事时,还扩大通知范围,凡沾亲带故都要被邀请,而且越是大家族,这一点越明显。而且别人家有事,他们随的礼金也比一般人多,这样一来彰显他们的实力,二来因为这种事是礼尚往来,他们家有事时,收的也多。

“人情成本”导致农村社会的“逆淘汰”

农村社会的价值观正在扭曲,传统的道德文化已经被伪善的人情文化取代。古人讲百善孝为首,农村社会应该极为看重孝敬老人。但如今农村老人在世时,孩子没尽到孝心,村里对他们的非议并不多,老人去世后,丧事办得好不好,随礼的人多不多,会却被村里的人作为谈资议论好久。

再比“笑贫不笑娼”,现在的农村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村社会因婚内出轨导致的离婚率节节攀升,由此也可见一斑。农村家庭若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里,婚内出轨屡见不鲜。其带来的社会危害是,一方面增加农村离婚率,另一方面也让农村社会也变得不稳定。据澎湃新闻的一则消息称,我国南方某省因婚恋、家庭矛盾引发命案约占刑事案件的65%,严重的还会导致家庭灭门事件发生。

在农村还有一个奇怪现象,一些人日子虽然过得窘迫,也不孝敬老人,但在人情投入时很大方,他们可以在孩子结婚时花费巨大,别人家有红白喜事,他们也不吝啬礼金,这些人被村里称为“穷大方”,深得村民信任。

农村文化的“逆淘汰”,像一种病毒,吞噬着农村社会的正义,让社会价值观越来越扭曲。

人情成为农村阶层固化和扭曲价值观的“毒瘤”

在农村一般分为五类人,一是本分的老实人,二是有头脑灵活的生意人,三是会处理关系、八面玲珑、社会关系广泛的能人,四是混社会的“刁民”,五是家里有村干部或者有人在外当官的家庭。这五类人中,本分的老实人占大多数,但吃亏的也是这些人。

现在的农村,老实人几乎进入不了农村的“权力”圈子,倒是哪些人多势众和最懂“人情文化”的那些人,成为村里的“上等人”,村里有什么好事,总有他们的份儿。比如在农村选拔“低保户”或者“贫困户”,多是与村干部关系好的人,而真正的困难群众却进不了圈,因为困难户用这笔钱补贴家用,不懂打点人情。

农村人谁家有了麻烦事,他们最先想到的不是法律,不是规章制度,而是关系和人情,农村几乎所有事情背后,都人情的影子。人情就是价值,“有关系、好办事”已经成了农村人的“处世经”。维系社会关系的花费,占去了农村人“人情成本”的大部分。

农村人不再笃信勤劳和耕读传家的古训。在农村最先富起来的人不是种田人,也不是读书人,而是社会关系广泛的人,那些务农的,或者孩子考上大学的家庭,他们并没有富起来,因为农村孩子即使大学毕业,假若没有关系,也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因此,现在农村的大多数孩子对上学并不渴望,很多农村家庭会让孩子会早早辍学,或去打工或者学做生意,这些现象间接加快了农村教育资源的萎缩和农村空心化,让农村社会未富先老。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孙杨正」

对自由的思考(2):自由的实质是“戴着镣铐跳舞”

从小处看巨变:老友小聚感慨

“90后”将改变中国的“人情社会”模式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