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的时候温度不要太高,速度、温度、力度要掌握好……”2023年4月19日,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赵村乡宁陵葫芦种植基地“非遗”传习馆,基地负责人翟志伟向前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赵村乡学生介绍非遗文化葫芦烙画技术。
连日来,赵村乡教育部门抓住春日好时光,把课堂搬出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宁陵葫芦种植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商丘市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翟志伟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种植基地,讲解葫芦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学生们来到葫芦烙画工作室,参观欣赏葫芦工艺品,听葫芦故事,学习葫芦烙画雕刻知识,观摩葫芦烙画制作的详细工艺。实践教育活动增加了学生对宁陵非遗葫芦文化的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说起葫芦,赵村乡的翟楼村值得一提。千余人的翟楼村,用小葫芦做出了大产业。近几年,以葫芦烙画、葫芦雕刻、镂空葫芦灯等为代表的翟楼村葫芦产品,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展会上。
“乡亲们种植的葫芦,我负责回收。”翟志伟创办的葫芦文化产业园,通过产业就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开展种植技术、烙画技艺培训,提升周边群众及脱贫户的劳动技能,优化劳动能力;带领群众把葫芦做成工艺品,畅销海内外,使大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小葫芦承载大梦想。翟楼村以小小的一只葫芦为切口,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蹚出以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的路子。“下一步,葫芦基地将加大研学旅游力度,不断提升‘非遗’传习馆展陈水平,丰富教育功能,打造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壮大葫芦文化品牌。”翟志伟说。(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夏金明)
(原载于2023年4月21日《商丘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