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媛
四川有一名教师,以一己之力举报16名同事评副高级职称作假。在他举报的名单里,有学校的前校长、前书记、前副校长、时任校长和副校长、工会主席以及财务主任、党办主任等。他从2020年开始举报,学校和区教体局回应他举报不属实。然而,当地人社局却核查出1人作假,决定取消其任职资格。
这位老师叫柳一朝,涉事学校是四川省自贡市光大街小学,在当地是一所明星学校。柳一朝告诉记者,他每年评副高级职称时,学校要求提供真实材料打分排名进行初选,然而有些老师提供的虚假材料,居然被领导审核通过。比如,副高级职称评定,要求参评者教学成绩显著,对教学工作量有硬性要求,但有的校领导课时量为零,也没有市级公开课,仍被评上副高级职称;有人借调出去多年根本没上课,依旧获评。这让柳一朝深感不公平,也让其他老师敢怒不敢言。
资料图
而面对柳一朝的举报,无论是学校,还是区教体局,都是斩钉截铁的否认,称被举报的人,均有市级公开课,参评的所有资料都符合要求,不存在弄虚作假。尴尬的是,截至目前自贡市人社局已核查出1人。据知情人士介绍,被查处的该人士,数年前评上副高级职称,当时他借调到自流井区教体局工作,没有在自贡市光大街小学上课,查处后被取消了副高级职称资格,后来回到学校上课。
也就是说,确实存在柳一朝所说的,“有人借调出去多年根本没上课,依旧获评”。这不禁让人纳闷,一个老师多年借调出去,没在该校上课,校领导们不知道吗?这么明晃晃的弄虚作假,当年的参评资料是怎么通过校领导审核的?就算学校有心包庇好了,面对柳一朝的举报,人社局能核查到的事,区教体局查不到?区教体局当初是没好好查,还是压根不想查?
“自贡市人社局已核查出1人”,这一点不仅打了涉事学校和区教体局的脸,某种程度上也佐证了网友的想象,即职称评审的水很深。本来,看到柳一朝举报的,大都是担任行政职务的校领导,不管他有没有确凿的证据,很多网友先入为主地相信他的说辞,把他视为敢于挑战不公正系统的勇士,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网上不少人就说,“行政领导不上课,评奖评优都是他们”,“高级职称都是校领导先评到了,再轮到一线教师”。
这不光是网友说,还有新闻佐证。河南焦作姚燕燕老师,就以举报职称评选黑幕而闻名网络。学校教师的职称评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素质评分,第二部分是群众、评委、领导投票。她个人基本积分在17人中排名第二,却在投票环节被居后者反超。为此,她多次与副高级职称失之交臂。她控诉评选规则不合理,把当地教育局告上法庭,还一度被停课。直到今年3月21日,姚燕燕发布视频宣布获评副高职称。不管这中间是否有其他内情,一个从教20多年、实力备受认可的老师,要靠这么长时间的较真和死磕,引发舆论关注后,才能如愿评上副高,很难不让人唏嘘。
教师职称,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对老师工作表现的认可,更关系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养老金收入水平。而副高级职称名额相当有限。优中选优、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评选原则。卡住姚燕燕老师的民主投票这一环节,很需要校领导的支持,考验老师的个人关系,但一般认为,综合素质评分是硬性门槛,作弊空间小。没想到,在柳一朝描述的故事里,为了评选,被举报者可以无中生有,还能一路通关,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大概没几个人相信。
面对已经核查出来的1人,自贡市人社局称“该局在职称评审过程中,暂未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如果不是人社局的问题,那是谁的问题,谁要为这名造假者的蒙混过关负责?难道整件事就以“造假者查处后遭取消了副高级职称资格”结束了吗?
资料图
柳一朝说,他举报了16人,但目前只查处了1人,认为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正确履职。这一说法是否属实,还需要确认。但记者在柳一朝留存的举报信中看到,他以表格形式列举了该校“16名高级教师在相应年份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的部分问题点”,包括各自的教学工作量有多少,有没有市级公开课,有没有支过教等。
如果柳一朝搞错了,相关部门若想让人信服,是不是也要列举出一个详细的表格,把他搞错的点标明、纠正过来,并辅之以相关的证据呢?现在距离柳一朝最初的举报,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调查的进展是不是再加快一些,别让当事人等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