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司马南:驻法大使卢沙野被撕咬背后的真相究竟是?

   日期:2023-04-28 10:40:04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7    评论:0    

原标题:司马南:驻法大使卢沙野被撕咬背后的真相究竟是?

司马南:驻法大使卢沙野被撕咬背后的真相究竟是?

文/司马南

一、卢沙野被撕咬的背后

最近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网上成了热点人物,原因是卢沙野回答法国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话在网上被人断章取义,他们揪住一两句话就开始大作文章。而这些跳得老高的人恰好与以往诋毁中国的人高度重合。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重合?这是大家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卢沙野接受法国LCI频道采访

法国电视台记者是带着“笼子”提的问题,在提问中针对乌克兰问题给卢沙野设置了陷阱,强调国际法。卢沙野说,如果依据国际法,那么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不是实质上的主权国家,因为没有国际法协议来确定他们的主权国家地位。这话没毛病,但为什么西方社会对卢沙野这一说法采取一种机动攻击的态度呢?原因很简单,国际法在西方国际社会当中就是一块抹布,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扔了。如果国际法有助于维护殖民主义,那他们就高举着国际法;但如果国际法有害于殖民主义,那国际法就可以丢掉,换成民主、人权、自由、法治、和平、保持现状……卢沙野引用国际法没有错,但是不符合西方当下的政治正确,自然他们就急了。

这个法国记者对华的态度是极其恶劣的,我找到全文看了之后非常愤怒。我相信,能够看到全文的人,尤其是看到这个记者,对中国开国领袖毛主席的那种狂妄无知的态度和对他的诋毁谩骂,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对中国是带着偏见的,采访里埋下了层层埋伏,左右前后都是坑。这个记者不但没有友善的态度,而且完全是栽赃陷害,自己的立场先行。卢沙野不过是引用国际法的基本原理来反驳记者,如果记者认为他说得不对,那为何不依据国际法反驳卢沙野呢?法国记者连同此后狂风暴雨一般扑向卢沙野大使的那些所谓的文章,并没有依据真正的国际法原则。

我读了郑若麟写的文章以及在昆仑策平台上也读了若干学者写的文章,皆强调卢大使引用国际法触动了西方国家的利益。法国记者的采访引发的最初是一场外交战,后来是舆论战,之后就演变成了外交加舆论战。

卢沙野大使的回答没有任何问题,恰恰相反,我认为他说得很精妙,他是一个老练、分寸感很强、政治水平很高、有着丰富舆论场斗争经验的外交官。并且卢大使的回答道出了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波罗的海三国从苏联独立后的主体地位合法性问题。

1991年12 月,11个原苏联国家举行首届独联体国家首脑峰会,会上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参会的11个国家相互承认并尊重彼此领土完整性,现有边界不可侵犯。但是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这3个波罗的海国家并未加入独联体,也未签该宣言。另外,2014年乌克兰退出了独联体和“阿拉木图宣言”,因此,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的边界就没有任何国际法上的法理依据,因此卢大使的回答是正确、严谨、没有任何问题的。

卢沙野的回答道出了历史真相,第一个被刺痛,一摸屁股跳起来的是波罗地海3个小国,乌克兰首当其冲。原因是卢沙野大使的话直指了那些激烈反华、在台海问题上反复挑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底线的国家。

特别是立陶宛,在中国台湾的问题上干涉中国的主权,干涉中国的领土完整。一个蕞尔小国,因破坏“一个中国”原则,成了美国舆论和欧洲舆论赞赏的对象。中国是个大国,无论在外交上还是舆论上的反击都是相对克制和容忍的,但却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挑衅中国。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事实和真相:卢沙野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却被反华国家恶意攻击,同时,因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缺少话语权而使中国在舆论战争中显得被动。这就好比村长家里架着大喇叭,对着全村广播,而且他的大喇叭很多人听习惯了,被他洗了脑了,所以显得我们比较被动。

美西方多国联合四处鼓吹“中国威胁论”

所以,在这件事情中我觉得特别窝囊。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一直在制造、炒作各种议题攻击中国、造谣中国,这种所谓的谎言基础上的事实,在香港问题上、在台湾问题上、在新疆问题上、在西藏问题上……暴露无疑。

美西方反华势力制定涉疆宣传策略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支持卢沙野大使,理解他在外交斗争场合下的艰难处境,以及他在这种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大国外交官的优秀品质。中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变,拿此事作文章的人只不过是想枪打出头鸟

二、以退为进设置舆论议题

卢沙野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回答法国记者提问,说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不是实质上的主权国家,这不是采访的主要内容,但就是这一两句话,被人家揪住了,大作文章,这就叫做“设置议题”。在舆论战当中,设置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这一次为什么西方大肆炒作?我想跟各位设置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马克龙访华回国。马克龙在回去的飞机上接受采访强调:

第一,中法、中欧关系不能脱钩

第二,法国没有必要介入台海冲突

第三,欧洲要摆脱对美国的过分依赖

第四,强调欧洲自主

这番言论刺激了美国的神经,于是,以美国媒体为主导,接着欧洲媒体跟进,掀起了一轮针对马克龙的舆论攻击。而针对卢沙野大使的这波舆论潮从本质上来说是对马克龙攻击的延续,而这波舆论的核心,就是中国。舆论的攻防战火花一冒,很多人就被吸引过去了。

卢沙野讲的话没有事实错误,没有逻辑错误,更没有立场问题。我曾经接受美国媒体采访,直播一个小时辩论敏感的政治话题,对方是四个人加上主持人。规则是一个人两分钟,而我一个人要面对四加一的观点。因此我认为反华媒体根本就不给人说话的机会,一个球发过来,根本就不给你反应的时间就另起话头,实际上就是要你抛起来,他再一顿排子枪,这就是他们的战术,不明所以的观众便以为很被动。

舆论战的本质也是心理问题。西方通过强大的媒体力量,通过国际舆论话语权持续不断地报道、炒作关于中国的虚假新闻,最终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共识,那种共识其实就是虚假谎言基础之上生成的一种抹黑中国的舆论。

在形成了这种共识之后,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这些中国的内部话题就全变成了国际话题。中国一出去就遭到连珠炮似的攻击,导致中国在舆论战争中非常被动,在这种状况下卢沙野已经做得非常之好了。

在舆论战中中国一向是以防守为主的,但是防守当中也可以有短促出击,而短促出击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设置议题。可喜的是,我看到了我们中国在最近的 琉球问题上打出了一个短促出击。

中国对琉球群岛的主权拥有合法的历史和法律基础

我总是觉得我们中国人善良,我们总是想求同存异,我们谦让,以为能息事宁人,但人家要的是我们的命啊。那既然你不仁,我就不义,你发动舆论战,我为什么不可以发动舆论战?

西方媒体把卢沙野大使在接受采访时那么温文尔雅的姿态说成是“外交战狼”。面对疯狗一样的外媒,卢沙野不过是站在中国立场上陈述一下事实,这就让他们不高兴了,扬言要驱逐他,这就是他们的战术。

我们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但光讲好中国故事不够了,我们必须要表达自己严正的立场,必须在国际舆论场中发出自己顽强的声音,特别是我们要主动设置议题,全面和美西方反华舆论进行反抗,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国际斗争当中轮入陷阱、被动挨打的局面。

西北工业大学上了美国的黑名单,美国专门组织一帮黑客对西工大进行入侵、窃听,原因是西工大在航空航天航海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像西工大这样的大学我们理应对它有更高的敬意,国家应该有更好的政策倾斜。同样,在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揭露西方黑历史的舆论斗争当中站到一线的那些战士,他们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国家的褒奖。以卢沙野大使为代表的这样一些优秀的外交人才,他们站到国家立场,开展有声有色的外交斗争,因此遭到诋毁和攻击,这不是他们做错了,这是他们做得好,应该得到鼓励和赞扬。

简而言之,在国际舆论斗争当中,我们要敢于短兵相接,要敢于针锋相对,卢沙野大使也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中国驻外的外交官、驻外记者、官媒以及像我们这样的自媒体都应该有一份热、发一份光,都应该为在舆论场当中争取中国的正面形象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我也曾遭遇“法媒陷阱”

关于这件事情,我看了大家写的各种各样的文章,郑若麟老师的文章讲得特别好,他说近日法国、西方乃至中国的部分媒体,围绕着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在法国LCI电视台专题节目中所阐述的一些观点展开了激烈辩论。

支持者为卢大使鼓掌,认为我们应该勇于在国际舞台上应对挑战发声,但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外媒向来对中国不怀好意,我们在和他们打交道时不能顺着人家的“坑”跳。郑老师对于卢沙野大使勇于应邀前往法国电视台,在明显充满敌意的环境中阐述中国立场这件事持百分之百支持的态度。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曾常驻巴黎二十余年

郑老师曾担任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法语频道专题节目的主持人,在法国时,他也应邀参加过法国主流电视台LCI等其他电视辩论节目。他说,他曾遭受过和卢沙野同样的情景,对电视辩论节目的制作过程和要达到的目的都非常了解。

曾经一度和孟晚舟有着相同经历的皮耶鲁奇在被美国用尽卑鄙手段陷害之后写了一本书,叫《美国陷阱》。郑若麟曾采访皮耶鲁奇,希望了解他关于创作此书的背景,以及他被美国陷害的来龙去脉,以此表示对他的支持。在采访前,郑老师就把采访提纲完整地发给了皮耶鲁奇,让他能够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整个采访过程中也基本按提纲上的问题来询问他。当然,当他的回答能够给出新的提问动机时,也会进一步深入下去。但总体上而言,双方的目的是共同的、一致的。

皮耶鲁奇手拿其所写的《美国陷阱》一书

皮耶鲁奇说他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极其愉快,对中国媒体的印象很好,采访中能够畅所欲言。当中国的观众了解了他的遭遇之后当然也就理解了《美国陷阱》这本书,以及书里所讲的东西;但是法国的媒体一定会选边站,设置各种陷阱引诱皮耶鲁奇入套,然后媒体再来对他进行道德审判,由此得出结论:美国司法当局没错。

这次邀请卢沙野大使接受采访也是同样的套路,先把你拉过来,再羞辱中国,让你当靶子。没先到卢沙野大使法文很棒,政策水准很高且熟悉他们的套路,在面对围攻时、在布满陷阱的阵线中说了几句实话他们就受不了了。

卢沙野讲的是国际法,在法国媒体看来,国际法要为美国的战略服务,当国际法没用的时候,就不用遵从。因此,法国的媒体完全是为了美国,对中国找茬挑刺、混淆抹黑,羞辱中国,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