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哪儿|河南日报:到封丘陈桥看“珍珠姑娘”
编者按
美丽河南,锦绣山河。“五一”假期,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饱览山河之美,而山水间青葱的草木、洁净的屋舍也准备好了,等待着与游客来一场双向奔赴。河南日报记者也赶着趟儿出发,徜徉黄河边,行走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间,从自然、人文、历史、发展多维度,到生态、文旅、民风、民生多角度,体验并记录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其中,《陈桥“珍珠姑娘”初长成》一文聚焦封丘陈桥黄河湿地惊艳蝶变的故事,敬请关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虎成 李亚伟 通讯员 张志超 张建磊
在位于黄河下游上首的封丘县陈桥镇陈桥村,有位“珍珠姑娘”。千鸟归来,她张开怀抱;万花盛开,她在丛中笑。从高空俯瞰,她就像黄河岸边的一颗颗珍珠,她就是母亲河馈赠给陈桥的黄河湿地。
4月28日,记者见到了天生丽质且后天励志的“珍珠姑娘”。万花组合铺天盖地,贯通水系环环相扣,她身边不仅兴建起3A级旅游景区的湿地公园,还是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这里已知的鸟类有156种,水生物种100多种,爬行两栖类35种。
“我儿时的‘珍珠姑娘’就是这样水汪汪的,她披着芦苇衣裳,鱼虾身边环绕。”陈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恩站在观光台上感慨,“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才守住了美好的记忆。”
20世纪90年代,村民们踏入湿地割芦苇、网鱼电鱼,湿地面积迅速萎缩。刘继恩那时才20多岁,他自费找来挖掘机挖起“保护沟”,组织巡逻队每天巡逻,使得“人退鸟进”。封丘县也循序渐进启动多个陈桥湿地修复工程项目,“珍珠姑娘”由最初的400余亩发展到如今的4600余亩。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咱河南考察,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大家保护湿地的劲头更足了。”刘继恩兴奋地说,“‘珍珠姑娘’迎来了惊艳蝶变!”
近年来,新乡市把“生态优先”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国土绿化和沿黄大堤生态廊道、观光廊道、穿滩公路廊道等项目建设,黄河流域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在封丘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陈桥油菜花节已连办7年,每年门票收入均在百万元以上,陈桥村还被认定为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我们切实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桥镇党委书记孙涛科骄傲地说,“去年,我们利用湿地资源,成功复种了千亩水稻,‘陈桥御稻’通过全国富硒产品认证。”
“珍珠姑娘”秀外慧中,是封丘的“县宠”。封丘县专门成立了文化旅游工作推进小组,重点推进陈桥湿地公园的项目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推进小组前些天刚确立了要将黄河文化、湿地文化、宋源文化及封丘特色历史文化等融合体现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强湿地公园配套公共服务、安全设施。
“接下来,陈桥湿地公园要争创国家4A级景区,多家企业也表达了与我们合作的意愿。”孙涛科表示,“创建的原则只有一个,要爱她,不能伤害她。作为‘娘家人’,我们会一直负责下去,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模式,实现‘生态美’与‘腰包鼓’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