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虎
编辑 | 王蕊
想进景区上厕所要花55元买门票,桂林木龙湖景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合理的要求,却换来关门整改的结局。让当地管理部门始料未及的是,一个“花式宠游客”处罚景区的决定,却翻了车。
桂林相关部门4月30日发布公告,通报4月29日木龙湖景区一桩游客纠纷的处理决定。数名四川游客要求免费进入景区上厕所,该景区则要求他们买55元门票,双方发生言语冲突。事发后,官方立即约谈景区负责人,责成其加强员工培训,要求景区闭门整改。目前景区已联系到这些游客表达歉意,网友普遍认为这一处理决定不合适。
从通报看,这几名外地游客最后在景区保安的指引下,找到了景区外面的公共厕所,解决了一时之急。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证实,景区外约300米处就有公共厕所。这么看,这些游客在景区门口的做法欠妥当,在进景区上厕所的要求被拒后,与检票人员发生口角实在是毫无必要,多问几句公厕位置,既可以显得文明,又不必自寻烦恼,本来就是很小的事情。
现在这个景区被关门整顿,不能接待游客,损失显而易见。在很多人看来,当地对景区的处理过于苛刻,可以说是不问是非、不讲事实,将创造文明旅游环境片面地理解为“游客怎么做都是对的”。从实际反应看,网民力挺景区的做法,倒过来批评这些四川游客不讲情理,这对桂林的影响并不见得好。
桂林是老牌的旅游城市,是全国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官方希望从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便利,在发生纠纷时“护着”外地游客,这是可以理解的,外地游客也希望看到当地政府这样的呵护立场。但所谓过犹不及,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地处理景区与游客纠纷,打错了板子,只怕事与愿违。
从景区方面来说,它之所以拒绝游客如厕的要求,是因为有景区的规定在,不允许它放这些人进来。很简单的道理,进入景区就得买票,这又不是哪个随意划出的“景区”,而是桂林市正规旅游景点,这样的规定合情合理合法。反倒是以如厕急需来要求豁免,是讲不过去的。
假设一下,如果这几名四川游客被免费放进来上厕所,上完厕所不出来怎么办,景区是不是要处理这样一次逃票纠纷?如果可以不买票进入景区,无形当中助长了这种逃票的可能性,景区若要抽调人手来应付这种状况,就没办法更好地服务其他购票游客,这不也是一种不公平?谁来为这种不文明的后果负责?
外地游客在景区门口无理吵闹,丢的不是景区的脸,甚至也不是桂林的脸,丢的是不文明游客自身的体面。退一步说,政府在考虑公厕建设分布时,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在景区大门附近布设公厕,而不是将矛盾推给景区和游客。所以,对于这一次游客纠纷,让景区关门自省说不过去,政府最该自省。
桂林有关部门当自省的是,这些外地游客是不是找不到景区门外的公厕,如果是这样,那就应当改进路标指示牌,让外地来客一目了然。如果这些外地游客是嫌公厕远,那就该审视公厕布点是不是恰当?既然挂牌的是“桂林旅游市场监管办”,就该从这些角度好好推演,而不是简单地打板子,单方面地让景区顺从游客的要求。
在桂林市早年建造公厕的官方指引中,确实规定了景区内公厕的设计规范,比如增加第三人卫生间等举措,这类文明举措,值得肯定。但四川游客在木龙湖景区闹出的这一出证明,建设景区公厕,也要考虑到各种使用场景,像这种在景区门外要上厕所的需求,是不是没被很好地满足呢?政府需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个五一假期,各地政府、尤其是旅游特色城市的主政者可谓“严阵以待”,生怕弄出什么舆情,影响本地声誉,所以对外地游客宽容优待,甚或多有“纵容”,以体现主宾之别、待客之道。但真正要厚爱游客,就该从改进、完善旅游环境入手。一味地鞭策景区,片面地委屈本地人,去讨好外地游客,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