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在我家地过,种一条电线杆要5000元,建一个铁塔要1万元,否则休想过”“我家的砂糖橘正在丰产期,毁灭了三棵果树,不赔偿5000元不行”“电网线从我的杉木山过,杉树无论大小,每棵不补偿100元不给建设”……
三水瑶族乡农网改造工程。
这是去年7月之前,连州市十大行动民心工程农网改造项目在三水瑶族乡受阻的真实写照。问题的产生,主要是项目建设前相关方没有向当地群众宣传好党的惠民政策;在开展工作中实施“一步一计走”的方式方法,犯了原则性的错误,造成个别村民漫天要价和层层加码的现象;10年前的青苗补偿标准过低,村民难以接受所造成。
实际上,三水瑶族乡农网改造工程是一项惠民项目,主要解决辖区内30多年来农村电网线路残旧、用电卡脖子和消除电网安全隐患等问题。工程涉及10KV的供电线路有4条,分别是三水主线、右里分线、杉木崀支线和烟竹坪线等,全乡75%的群众受益。
三水瑶族乡农网改造项目要经过的地域,主要是砂糖橘果园,小部分是杉木山,都是经济林。同时,果树正处于盛产期,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种杆、建塔、拉线、布网,造成村民的损失相对较大,并涉及耕地承包者和经营人的切身利益。
去年7月中旬,三水瑶族乡党委、政府发现辖区农网改造工程项目受阻后,高度重视和关心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展,及时与供电部门和工程施工队沟通。为了促进新时代瑶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成立了以乡执法办牵头,村委会配合的领导小组,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同时,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实际议定用地和青苗补偿标准,并走进田间地头,及时做好企农纠纷化解。
半年多来,通过乡村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工作,一共化解企农纠纷32宗,促进了农网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确保了项目的按期竣工。
【南方+记者】段灿
【通讯员】欧阳锋
【作者】 段灿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