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之朱
又见白发官员。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70后副区长平原,因“一撮白发”走红网络,引发热议。有网友怀疑这是“挑染”,认为染发不符合公务员庄重形象;也有网友认为,可能是工作操劳早早白了头,或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白发现象。对此,龙岗区政府回应媒体,从平原担任龙岗区副区长以来,一直是这个发色,其白发为天生,并非染发所致。
在公务员一片黑压压的着装氛围中,这位女性副区长的“一撮白发”确实很醒目,其引发关注,也很正常。如今伴随着官方“白发为天生”的回应,相信围绕她的争论,也会自行散去。但她的“不一样”,以及这种“不一样”引发的热议,还是揭示了部分网友的微妙心态,以及他们观察当下官员与官场状态时的认知偏差。
公务人员身负公共职责,也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社会公众对他们多一些打量,多一些要求,本身也是现代社会责任政府的要义。事实上,此前网民关注的官员戴名表、抽天价烟等事件,最后都产生了某种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客观上也起到了监督官员的作用。
但不管是名表还是天价烟,恰恰不是细枝末节,而是关乎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的重要细节,而这与“一撮白发”这样更私人化的个人事项,显然不是一回事。
别说女区长“一撮白发”是天生的,就算是后天挑染,也经不起过度阐释,以此来指责她“不庄重”“不严肃”“爱好打扮,没将心思花在工作上”等,更是无稽之谈。公务员的发型究竟做成什么样子,至少在现行的各种规范、文件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目前可查的《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在涉及仪容方面时,只是提到“举止端庄,仪表整洁”,对能否染发之类,并无约束。
这也就是说,公务员染发,并没有违反“仪表整洁”的规定。如果仅仅因为自己选择的发色跟其他人“不一样”,就要承受网友的批评,未免责之太苛。
这些年来,有不少官员因为小事而被注意。比如2018年走红的云南楚雄“80”后白发官员李忠凯,还有安徽歙县“开网约车被处分的副镇长”洪升等等。这样的关注让人们有了更多了解官员日常生活的可能,但也要警惕别走偏了、走远了。比如洪升上班时间开网约车被处分,很多人为他叫冤,认为他宁可赚辛苦钱,也不贪赃枉法,不仅不能处分,还要升官。这和以“一撮白发”论断女区长工作不认真一样,都是一种逻辑的断裂,偏离了评价公务员表现的基本标准。
平原参加进社区活动座谈。来源:龙岗区政府官网
公务员负有办理公共事务的责任,对其评价的标准,更多应在于公事办得怎样,责任心强不强、业务能力如何等等,也即,《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提及的几个大的方面,如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品行端正等等,才是最值得被关注的“荦荦大者”。
我们关注公务员,仪容固然是绕不开的第一印象,但也仅此而已。平原这个副区长干得怎么样,本就与“一撮白发”关系不大,就算她染成别的颜色,大家尽可不必太在意。过于热衷讨论一位女性官员的头发,说好听点是八卦,说不好听点是猥琐。
但现在不少人有一种很奇怪的认知,一方面,他们不满当下一些官员刻板化的着装仪表,每每对“厅局风”多有调侃,什么大背头发型,什么三七分界、二八分界西装头,什么四周推高、头顶头发一边梳的毛寸短发……说起来头头是道,引人发笑;而另一方面,却又往往习惯采用格式化印象去套现实中的公务员,只要有一个官员的发型稍稍与众人不一样,马上口诛笔伐。
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与评价分裂的毛病,并不足取。好在,不是所有的网友都觉得不妥,新闻刚出来时,有人就说,女区长的白发即使是染的,也无伤大雅,他们还觉得挺漂亮。“一撮白发”引发这么大的关注,虽说给人感觉没有必要,但从另一角度看,这种讨论也是公众达成共识的过程。当我们关注公务员时,我们该关注什么,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得靠什么塑造,相信经过这次风波后,很多人心中会有更明确的答案。
总之,社会公众有关注公职人员形象的权利,公职人员及其服务的机构也有回应质疑的义务,与此同时,也应多一些宽容与包容,不要让这种注意力偏离了方向,甚至流于轻浮和表面,更不要随便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