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小区里的雪松树疯长到20多米高,把居民家的阳光都遮住了,根系发达甚至动摇了楼房根基。如果你住在这个小区,你会怎么做?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砍了或者修剪一下吧?要真这么简单就好了。
近日,媒体报道,上海普陀区真金路250弄万里真金苑小区,就遭遇了这样的糟心事。小区居民被“巨无霸”大树困扰了十多年,也向有关部门投诉了十多年,如今还在苦苦煎熬着。
这座建于20年前的老小区楼层不高,普遍在六层左右,小区内矗立着4棵高大挺拔的雪松树,其中有两棵雪松树长到了20多米高,高出顶楼一大截。
因为雪松树的遮挡,低楼层的居民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树枝越长越长,距居民家窗户不过数米,再过几年说不定就伸到了人家里。
更让人糟心的是,雪松树发达的根系影响了地基,导致楼道内地砖开裂,部分居民家中的墙面也出现了破损。
小区居民为此找了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和街道等,提交了修剪和移栽的诉求报告,却遭遇各部门来回踢皮球,十多年过去了仍没个解决方案。
修剪和移栽小区内的绿化树这么难,是没有法规或条例可循么?
并不是的。2021年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居住区常见树木修剪指南》,明确规定了修剪原则和程序等。
根据《指南》,修剪分常规修剪和回缩修剪,常规修剪主要是除掉枯枝、过密的树枝之类,而回缩修剪是修剪后保留原树木的三分之二。
简单理解,常规修剪是“小修”,回缩修剪是“大修”。
两者程序也不一样,常规修剪由物业或专业绿化养护企业每年组织实施一次,修剪之前拟定方案并报业委会备案即可。而回缩修剪还得报备街道绿化管理部门,再由后者委托园艺师或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具体的修剪工作。
如果说十多年前因为相关法规条例不成熟,修剪或移栽小区树木缺少合适的指导,有关部门来回推脱还情有可原,如今都有市一级的明确指南了,还在踢皮球就说不过去了。
更搞笑的是,记者帮忙联系街道和绿化部门,给出的合适修剪季节都不一样。街道说“要在秋冬剪”,绿化部门讲“春夏之际为宜”,把记者都整蒙了。
我查了下,雪松属于耐寒常绿高大乔木,树高一般超过30米,最高可达60米。也就是说,这几颗雪松树还在继续“膨胀”,越往后拖带来的风险也越大。
可能有人说,修剪后树木还会长回去,移栽或者干脆砍掉,不就一劳永逸了么?
可以,但程序很复杂。要先制定移栽或砍伐方案,再由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再向绿化部门申请办理手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卡住,而且移栽还涉及较大的资金成本。
小区居民就是考虑到移栽的程序和花费,最终大多数同意了修剪方案。而根据现有描述来看,这几颗雪松已经严重影响居住采光、通风和安全,常规修剪显然无法解决问题,完全可以申请回缩修剪。
但他们还面临业委会改选的问题,新一届业委会要6月底产生。再走回缩修剪的各种程序,今年内能修剪好就算快的了,小区居民除了继续等没有别的办法。
但几颗绿化树的问题十多年了都没解决,还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可能有人说,既然相关部门拖拖拉拉,小区居民为何不自己出钱请人修剪“巨无霸”大树呢?
还真不行。《上海市绿化条例》规定,擅自砍伐树木的,由市或者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处绿化补偿标准五至十倍的罚款。
2021年,上海居民李先生雇人修剪自己种在院子外的香樟树,砍掉了树的分支,剩下2米高的主干。结果此举被城管部门认定为违规砍伐,对李先生罚款14.42万元。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个人在未得到区绿化部门审批前,没有权利对公共绿地上的树木进行移植和砍伐,除非树木种在自己家院落内,且树木胸径小于25厘米。
这还不是个例,网上可以搜到一大把这样的新闻。近一点的,今年2月,江西南昌县一小区的业主,因为擅自砍掉了小区内的一棵樟树,被当地城管部门罚了1.6万元。
所以,看到万里真金苑小区居民的遭遇,网友调侃说,“要是小区业主把树砍了,分分钟有人找上门”。
当年李先生砍自己种的树被罚14万,掀起了很大的舆论声浪。很多人说,如果相关部门对香樟树进行必要的修剪和养护,李先生何苦自费操作。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跟不上,罚起款来却毫不手软,怎么让人心服口服。如今万里真金苑小区居民严格按照程序来,没有私自处置,结果呢,被来回踢皮球,求助10多年还在苦苦熬,这么对比着看,更令人唏嘘。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解决几颗雪松树都不该这么难。有关部门既然出于生态和管理的考虑,不允许个人自行修剪树木,那就要积极担起责来,尽快拿出修剪方案和时间表,早日将居民从“暗无天日”中拯救出来。像现在这样,无视居民诉求一拖再拖,放任风险越变越严重,不是懒政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