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韶华到白头,路生梅用最火热的青春年华和赤诚的医者仁心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边远山区的人民群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路生梅同志先进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路生梅同志先进事迹篇1
在路生梅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的佳县不仅仅是荒凉,人们连基本的医疗常识都没有。有一次,她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位待产妇家中,进门时,眼前的一幕让她痛心不已:产妇已经生产,就坐在一个沾满血迹的土袋子上,家人担心产妇休克,就用手拽着产妇的头发,另外一名家人正准备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断脐带。“慢着!”路生梅冲过去抢下剪刀,一边向他们解释,一边快速拿出消毒器械,有条不紊地给孩子断脐、包裹。
事后,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科普卫生知识。因路生梅大学学的是儿科,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要求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等各科知识,路生梅作为医学院儿科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院领导对她有着更高的期望,老百姓的信赖和渴求也更甚,她被逼着跨专业领域探索。白天扛着农具参加劳动、接诊病人,晚上点着油灯刻苦学习,很快,路生梅便成为医院的多面手。
那时的佳县人民医院住院医生是24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已累至极点,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快值完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一觉。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个肠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紧急的救治手术是在汽灯下进行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过来。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里,路生梅记不清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少次,实在太多了。
数年后,当北京大医院的儿科早已细分出小儿内科、外科、血液科的时候,佳县人民医院终于在路生梅的牵头下,将小儿科独立分离出来。由于条件落后,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同时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提高护理技术。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但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
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路生梅到离城十几里的崔家畔出诊,当时她穿的是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里走几步就摔一跤,跌了40多跤。在临近村子的下坡路上,因为害怕再摔跤,索性就半躺着滑了下去,到了病人家里几乎变成了一个泥人。因病情较重,路生梅给病人治疗了几天,等患者病情好转后准备离开时,细心的女主人为她送上了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路生梅同志先进事迹篇2
1981年,路生梅第一次回到阔别十几年的北京,姑姑抱着她说:“小梅,你回来吧,别在那儿受罪了,我们都很想你。”哥哥和妹妹也劝她回北京,但是被她婉拒,当时家人都不理解她为何要放弃条件优越的北京,而选择荒凉贫瘠的小县城。
1981年和1983年,路生梅分别被选派到北京协和医院和陕西省主治医师学习班进修。因为成绩优异,指导老师都表示可以为她调回北京或者西安,特意为她开绿灯。离开小县城到大都市,是很多人的梦想,很多大学同学都回到了大都市或出国。虽然北京是她心心念念的家乡,那里有她的亲人、同学,去西安、香港工作她也会有更好的发展,但路生梅的心已扎根在了佳县,她深知“佳县这块土地就是需要我的地方,佳县人民需要我,佳县患者需要我”,她一心只想把学到的医学理论技术带回去,因此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
路生梅说,离不开这片土地的一个原因是当初承诺“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她在佳县成家了,有儿有女,离不开了。
谈起现在想不想回到北京,路生梅感慨万千,当年她报考北京第二医学院就是为了留在北京。“我无聊时经常问自己,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是留在北京还是佳县?我会毫不犹豫地留在北京。如果能留在北京的大医院,我可以一生投入到我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中,那样我可能会有更突出的成就,能为全国更多的患者服务。”不过,她也告诉记者:“大医院有值得羡慕的地方,但是基层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
提起对北京和佳县的感情,路生梅动情地说:“现在感觉自己又是北京人,又是佳县人,各占一半。人总是不忘故土,北京给了我教育,佳县给了我事业。与其说我服务佳县群众,不如说佳县人民成就了我。”
路生梅同志先进事迹篇3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和她同龄的大夫退休后大部分都被西安、榆林等地的医院返聘,但路生梅还没有完成“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诺言,于是选择继续留在佳县工作。2018年12月,她完成了对佳县人民的承诺。退休后,因为医术精湛,有不少医院希望能聘请她做专家,都被她一一拒绝。
路生梅的老师全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张金哲、全国小儿骨科创始人潘少川老师已过耄耋之年还在北京儿童医院坐诊,站起来迎送每一个病人,这对路生梅的触动很大:“我的老师都98岁了仍然坐诊,我为什么不能继续给人民服务呢?”
2019年起,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每周一、三、五的上午为佳县儿童义诊,风雨无阻,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片赞誉。每次她坐诊,都会有患者慕名而来,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排队的情况。
“问题不大,回去以后多喝水就行。”“嗓子有点红,应该是病毒引起的咽颊炎,吃点小儿清咽颗粒就可以。”能不住院就不住院、能不输液就不输液,路生梅总是给患者开简单有效的药。
路生梅同志先进事迹篇4
一路走来,路生梅获誉不断。1994年,她被评为佳县“共产党员标兵”;2010年荣获儿科协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评选为“感动榆林”2015年度人物、第四届“榆林好人楷模”;2017年荣获榆林市儿科协会“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被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学一做十佳标杆”荣誉称号,被佳县机关工委授予“2016年度党员标杆”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2019年8月18日,由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70年·医路初心”中国医师节庆祝活动暨第三届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颁奖典礼上,路生梅荣获“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更让路生梅感到高兴的是,她的母校首都医科大学给她送来特别的礼物:京剧人偶。“斩病魔,济世活人五十载;为人民,精业尚德正青春”,这个礼物完美地阐释了路生梅医术精湛、医者侠气、根在京华的大半生!“虽然是一件小小的礼物,但代表的意义不一般,这是母校对我的肯定。”路生梅有点哽咽地说,她从医这么多年,一直深深地记着首都医科大学的校训: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面对荣誉,路生梅笑了。“刚开始根本就没有想过获得荣誉,就想着治病。”她说,也正是这一份份荣誉让她感觉责任更大了。
路生梅同志先进事迹篇5
路生梅,女,20162016年#月生,佳县人民医院退休医生。在陕北佳县,有个__姑娘路生梅,2016201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__第二医学院,20162016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这一待就是2016年,未曾离开。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这位__姑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正是因为路生梅同志对佳县人民默默无闻的奉献,经中共佳县县委、佳县人民政府在2018年2016月2016日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并授予路生梅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向该同志学习,作为村官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向这位同志学习吗?
面对艰辛,路生梅选择了扎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佳县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初出茅庐的路生梅心怀热血,穿过狭窄的石头路,走过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来到了佳县人民医院。当时佳县城人们喝的水是浑浊的黄河水,而且每人每天只给一瓢;睡的是土炕。身在他乡、身为异客的路生梅想家、想__、想亲人、想朋友,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次。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小时夜路,来到病患家中,家里光线昏暗,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坐在一个土袋子上,半边土炕没有席子。走近细看才知道是一个产妇,等她赶到的时候,孩子已经生下,旁边的人正准备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子给孩子断脐。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抢过剪子,用消毒器械认真地给孩子断脐包裹。目睹这一切,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科普卫生知识。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要在佳县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面对病患,路生梅选择了奉献
在医学院,路生梅学的是小儿科。但当时佳县人民医院不分科,每个医生必须掌握内、外、妇、儿、中医、针灸各科的知识,因此她迎头赶上,一切从头学起,利用零碎时间,写下一摞摞笔记。由于医生比较少,住院医生是2016小时值班制,连续一周才能换班,到了星期日,人已累至极点。在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路生梅心想这周的班总算快值完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一觉。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个肠穿孔的病人住院了,紧急的救治手术是在汽灯下进行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病人得救了,路生梅却昏倒了,整整昏睡了一天一夜,直到星期二中午才醒过来。
面对机遇,路生梅选择了放弃
20162016年,路生梅回到了阔别十三年的故乡,在__协和医院进修,20162016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不但学到新理论,而且学到了老师们严以治学、学以致用的态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__协和医院的周华康主任、西安儿童医院的张凤翔主任都表示愿意把她调到他们那里,老同学刘领珍也劝她到香港大医院工作,他给路生梅开绿灯。当时路生梅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还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曾答应过他不离不弃。也许是儿女情长,也许是和佳县淳朴的群众有了感情,对佳县这块土地有了割舍不下的情意,她婉言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信守自己的承诺,重回佳县。
面对挑战,路生梅选择了担当
20162016年医院分科了,由路生梅初任妇儿科主任,创办小儿科。她深知科风的重要性,反复强调医患关系如鱼水关系,每个医生对病人必须一视同仁,对贫困老百姓以自己的善心扶贫、以自己的仁术救人。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路生梅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她们也不负众望,护理技术提高很快。当时佳县是全榆林地区最穷的县,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然而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纪律严格、作风正派、关系和谐、严以治学的科室终于创办成功。
面对考验,路生梅选择了忠诚
20162016年,路生梅退休,面对年薪2016万的聘请,她不动心,因为她要信守自己的承诺,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她继续留在了佳县,用良心、爱心、医术治病救人,守护佳县儿童的健康,继续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造福佳县一代儿童。平时来家里看病的人很多,只要来病人,她会立刻放下饭碗,认真诊治。
退休后的路生梅组建了“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她自信地说:“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人民医生,合格的佳县人”。
20162016年路生梅被评选为佳县“共产党员标兵”;20162016年荣获儿科协会“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评选为“感动榆林”2015年度人物、第四届“榆林好人楷模”;2017年荣获榆林市儿科协会“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被佳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两学一做十佳标杆”荣誉称号,被佳县机关工委授予“2016年度党员标杆”荣誉称号。
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默默无闻、扎根基层、敢于担当的精神和责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