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电白“一个步调”落实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

   日期:2023-05-17 22:20:3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7    评论:0    

原标题:电白“一个步调”落实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

晚饭过后,沙琅镇琅西村响起了欢快的舞曲。村民不约而同到沉香绿道散步,在好心公园跳舞。“这样的生活非常惬意。”村民区广金说,“大家都住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区里。”

沙琅镇新城区南面毗邻沙琅江,琅西村数十栋小洋楼整齐排列,构成生活小区。沥青路铺到家门口,村民议事中心、运动广场、好心公园、公共厕所、农家“四小园”等一系列惠民便民公共设施建成落地,村容村貌实现了质的提升,村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开始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上做了谋划,现在是巩固阶段。”琅西村党支部书记蓝惠斌说,农房整齐划一非常漂亮,而且节约土地,可以建设公园、广场等公共配套设施。

近年来,电白坚决贯彻落实“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工作要求,通过规范审批、严格监管和从严执法,不断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农房建设管控工作,不仅有效遏制新增农村违法建房行为,同时优化提升乡村建设风貌。

5月16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二版报道。

细化指引

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摆在电白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面,农房管控是一块“硬骨头”。

破解农房管控难题,茂名既有“管得住”的决心,也有“管得好”的办法。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将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农房风貌管控列入县级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在充分调研后,茂名市出台《茂名市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控实施意见(试行)》(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创新提出“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实现农房建设先批后建、土地节约、有序建设。

2022年,电白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茂名市自然资源局电白规划办印发《茂名市电白区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实施细则(试行)》(下称“实施细则”),建立健全规范审批、严格监管、从严执法的工作制度,强化农村建房前中后监管,为镇(街)规范开展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农房建设管控明确了操作指引。

“总体实施细则与茂名市出台的实施意见做到‘一个步调’,并借鉴了兄弟县区信宜的经验,为电白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提供政策依据,指导构建统一协调的农房建筑风貌。”电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崔显东说,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控涉及部门较多,为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电白相继出台《电白区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明确了相关部门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管控管理工作责任。

镇政府是农村宅基地的批准机关,但审批工作涉及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打破部门间的壁垒,不仅是农村宅基地审批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房管控的关键一环。

据了解,水东、林头、马踏、霞洞等镇街成立专门农房审批办公室,抽调工作能力强、业务熟、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团队,形成联审联批制度,宅基地审批工作开展较好效率高。此外,马踏镇还建立农房审批微信二维码,既方便了群众,还能及时掌握群众报批动态。

崔显东表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城管、规划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效率。

强化管控

构建统一协调农房建筑风貌

农房管控,顾名思义是指农村村民自建房的设计、审批、改造、建设和管理。农房是展现乡村风貌的一个重要元素,因而农房管控的落脚点,还需促进乡村风貌提升。

说到底,农房是乡村风貌的“面子”,“带图审批”考虑到农房管控与乡村风貌提升的依附关系,为自建房向促进乡村风貌提升转化提供了可行性空间。

这种转化,在电白是如何实现的?

据了解,电白区住建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已编制印发了一批《农房设计图集》,供群众选择对照建房。在住宅用地和建筑规模上,用地审批面积分为: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80平方米以下;丘陵地区每户120平方米以下;山区每户150平方米以下。每个面积类型提供有平面布局的设计,每个平面布局有建筑立面方案的设计;同时提供了兄弟共建的建筑方案,图集有多套建筑方案。图集结合中国南方建筑风格设计,符合本地居住风格,简洁又体现现代风貌,尽量做到农村风貌统一。

实施细则在“一户一宅”上提出,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统建、多户联建等措施;推广农民公寓式住宅,保障农村村民户有所居。

为了避免“千村一面、千户一面”的现象,实施细则明确,各镇(街道)根据《电白区农房设计方案图集》,指导村民通过村规民约确定3到5种相近的建房风格,由村民在建房的时候自行选择,确保整村的风格达到统一和多元化相结合的效果。

推进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发证,则是强化风貌管控在“人”的因素上做的努力。据了解,电白建立乡村建筑工匠登记制度,对全部建筑工匠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向社会公开。

根据实施细则要求,乡村建筑工匠承包村镇建筑工程必须取得《广东省乡村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依法与业主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并认真履行合同的规定。乡村建筑工匠按照《电白区农房设计方案图集》选定的方案或选择经所在镇(街道)审核批准的设计图纸(外立面设计风格须相对统一)进行施工,并根据农房建设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要求建房村民提供保障安全生产条件,施工队伍采取保障施工安全的措施。

全程监管

严格落实“五到场”工作要求

为切实有效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早在2020年,结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农村宅基地用地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各镇街初步摸清了宅基地现状和未来三年建房的需求。

农村建房“二十四字”工作机制从问题中找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系统思维。如何将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

根据实施细则,电白各镇(街道)应成立“五到场”监管工作组,严格执行“五到场”工作要求,监管工作组的组长由分管综合行政执法的领导担任,组员由综合行政执法办牵头,农业农村办、综合治理办、生态环保办、自然资源所等部门人员组成,对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实行全程监管。

“五到场”即批准前审查到场、批准后丈量放线到场、施工安全管理到场、违建查处到场、建成后核查验收到场。全过程监管,将有效遏制新增农村违法建房行为。

在宅基地日常监管中,网格化巡查监管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各镇(街道)发挥党建网格化在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和“两违”整治中的重要作用,压实镇、村网格员的责任,切实做到网格到点、责任到人。网格员则通过施工现场悬挂的有建房者基本信息、房屋风貌图及投诉举报电话的公示牌进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不按要求建设的,由镇(街道)综合执法办立即介入处理,有力打击违法建房行为。

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加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强管理,确保电白区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南方+记者】邹祥亮

【通讯员】范楷

【作者】 邹祥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