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颜
累计停车时长13个小时25分34秒,需要缴纳的停车费达到102元;一个不小心停车费就欠了63990.5元。最近,广西南宁有不少车主吐槽“道路停车收费实在太贵了”。
到底是多贵的收费标准,让大家直呼肉疼呢?媒体披露的一张收费截图显示,前15分钟免费停放,从计费开始时间起,停放15分钟之后:前2小时1元/辆·15分钟;2小时后1.5元/辆·15分钟。收费时间为7:30-21:00(周末9:30-21:00)。此外,有网友反映,南宁收费让人看不懂的地方是,连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也收费。而且,还存在部分车位划定不够科学、个别收费人员服务不够规范、停车欠费追缴方式不适当等问题。
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按照上述收费标准,在当地正常上一天班的停车费就得百八十块钱,普通打工人还真有点承受不起。在引发热议后,5月18日,南宁市政府连续发布两则公告,表示正在开展调研和政策评估,充分听取广大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按照相关程序,不断优化调整收费标准、合理划定车位等。
政府积极回应市民诉求,这是好事,但很多网友仍心存疑惑:这个收费标准不是一天两天了,当初制定时有没有充分评估,又是如何经过定价审核的?
根据南宁市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的政策解读文件,当地现行停车费标准是2022年3月2日发布的,沿用的是2017年的收费标准。文件提到,之所以没有对旧的收费标准进行修改,“是因为现行收费标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对比同类城市收费属于中等水平,且在调节停车需求方面仍有较好的价格杠杆作用。”
新闻底下,有人提到,一些大城市8-10元一小时的停车费很常见,这不假,但别忘了,大城市收入也比较高。而广西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南宁市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平均薪酬为6230元/月,如果停车费一天就要小100块钱,那么在当地上一个月班,将近快一半儿的工资都是在“给马路打工”了。南宁发改委文件提到,该收费标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这是不是符合当地人的生活感受,很值得商榷。
有意思的是,这份文件提到,新的收费标准通知履行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集体审议等程序。其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反馈意见。这一点让人困惑。关于停车价格的通知在征求意见时,没有人反对,等到收费标准实施后,市民却普遍觉得很贵。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反应?当初调研涵盖了哪些群体?是否真的充分听取了那些有实际停车需求的人的意见?
图文无关,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收费标准,这次引发争议的还有收费单位。根据媒体报道,南宁当地的停车收费单位,是一家叫南宁慧泊停车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慧泊停车)的企业。慧泊停车收费管理道路路内机动车停车泊位30535个,停车带36908米,经营非机动车保管点82处,管理党政机关共享停车场8个、公共停车场2个、公交集团停车场30个。
据公开资料显示,慧泊停车由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南宁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由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由南宁国资委100%控股。也就是说,慧泊停车是一家100%的当地国企。这一点,记者也得到了南宁国资委的确认,慧泊停车的确是它的子公司。
慧泊停车成立于2017年,而根据发改委的文件,南宁沿用的道路停车收费标准,正是从2017年开始的,和当地政府重新规划停车费的时间点重合。
很多人好奇,慧泊停车当初是如何取得当地停车费收费资格的。众所周知,城市公共道路都是由财政资金兴建,道路停车位属于公共资源,而非私人所有,管理停车位,是政府的公共职责。为了提高停车位的利用效率,政府委托某家公司来进行停车管理、收取费用,无可厚非。问题是,是不是经过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程序,以及公司是不是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了公益属性。别说收费标准需要经过公共讨论,停车公司收取多少停车费,钱款去向哪里,都要接受公众监督。
如今当地政府表态会重新做好调研工作,仔细评估停车费是否超出普通群众的承受范围,相信后续会给公众一个交代。按理来说,收取的道路停车费主要用来维护和新建停车位,或者用来完善公共交通秩序,不能成为一项额外的收入来源。当然,政府想以价格收费为杠杆,调节停车需求,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汽车保有量有增无减的城市,停车已变成一项民生需求,如果收取费用过高,势必会削弱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城市道路属于公共资源,它的建设成本来源于纳税人,如果再让大家为了停车而付出高额的成本,甚至让某些单位以车位作为牟利工具,显然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