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曾学文:中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须以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日期:2023-05-20 22:01:02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7    评论:0    

原标题:曾学文:中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须以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

【大河财立方 记者 赖苏婷 北京报道】5月20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北京开幕。

本届论坛以“坚定信心,高质量金融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聚焦中国与世界、市场与监管、学术与实践三大层面问题,邀请全球政、商、学界精英齐聚一堂,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国内外嘉宾观众共襄盛会,共话金融未来,凝聚发展共识。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出席会议并发表《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主题演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所以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针对上述议题,曾学文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个方面是通过金融支持实现农业科技的自强自立;另一方面依托“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来实现金融本身的供给能力和提升。

在演讲中,他分别从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实践与经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针对推动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曾学文表示,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家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必须以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他认为,乡村要振兴,首先产业必须振兴,产业是农村科技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关于金融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运用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曾学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要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破解“卡脖子”问题的现实需要。

二是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在遵循农业强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我们国家的国情农情,畅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化的途径。

三是充分发挥金融的桥梁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合不同的市场主体、信息资源和应用场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实践与经验。曾学文表示,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起步稍晚,但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要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探索中国特色的涉农产业良性循环模式。

随后,他提出五点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涉农领域“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顶层设计,从顶层设计上面下工夫,强化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的统筹谋划,内容包括:一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现有的科技和金融资源,构建梯次分明、有序协作的农业金融监管体系;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参与农业科技金融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三是畅通多方协作机制,着力构建“政企金研”多方合作平台,打造科技研发、市场需求、金融要素有效衔接的运作机制。

第二,加强对涉农科技细分行业的研究。涉农领域的科技比较复杂,金融机构应培育对不同农业科技领域的认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一方面建立金融行业的研究团队,强化关键农业技术的研判,做好政策准备;另一方面系统深入了解农业科技产业链,密切跟踪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分析项目的技术特征和风险、知识产权完备性、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指标,尽早发现涉农科技领域的隐性冠军,早期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第三,构建适应涉农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体系。针对涉农科技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提供差异化、组合式的融资模式。

“一是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要强化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二是商业银行要持续丰富涉农科技综合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优势,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有机结合,打造投贷债联动的服务体系,将融资和融智相结合,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产销对接、供需洽谈、招商引资等非金融服务;三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涉农科创的供给,引导更多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机构服务涉农初创企业,优化新三板、科创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支持更多农业科技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第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数据驱动的作用。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有效破解涉农科技创新和应用的核心要素,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数据赋能的作用,解决“科技-产业-金融”循环过程当中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推动数据共享和贯通,以打造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为抓手,打通农业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的数据通道,通过数据信息共享融通,实现对农业创新主体和产业应用主体金融需求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强化金融科技的应用,在符合监管规定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强化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运用,以全链条、数字化、精准化为方向,创新针对涉农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五,优化风险分担和风险防控体系。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健全风险缓释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从外部看推动形成风险共担的金融科技保障体系,通过落实风险补偿性政策,设立风险缓释资金池,建立征信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从内部看,金融机构优化对涉农科技企业的风险管理,比如通过加强银证和银保的合作,最大限度缓释风险,同时针对涉农科技企业特点优化授信评价体系,构建可定量评价的风控模型,提升风控管理能力。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