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农村00后女孩,被迫长大

   日期:2023-05-23 13:40:0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4    评论:0    

原标题:农村00后女孩,被迫长大

一场在线人数超过14万的直播中断了。

5天前,杨儿杨像往常一样一边直播干活,一边与网友聊天,搭档突然递来一部手机,示意她有新消息。她接过手机,高亢的声调陡然停止,疑惑、惊慌、焦急的表情接连浮现在脸上,5秒、10秒、20秒……飞速闪过的弹幕发出疑问,也让直播间显得更加安静。

她死死盯住屏幕,血腥气仿佛穿过聊天记录钻进鼻腔里:父亲的癫痫再次发作,倒在锋利的农具上,一只手严重受伤,鲜血染红大半个后背。

无措感一闪而过,她快速起身到镜头的远处打电话。5分钟后,搭档替她宣布了下播。

第二天,当她向「最人物」讲述事情的经过时,带着哽咽的声音,但又不断重复着“都已经安排好了,没事了”,语气中透着一种残忍的熟练。父亲的病曾经带来贫困,那是她生命里最浓重也最熟悉的底色。

在与「最人物」的长谈中,她不回避曾经的苦,也不掩饰一颗要向上走的心。这是一个有关贫困和人的故事,一个人被贫困刺痛,不被其吞噬,又回过头来凝视贫困。正是那些她想摆脱的生命底色,让她成为了她。

直播间外的杨儿杨和很多主播不一样。

很多主播一场直播下来六七个小时,下播后根本不想做任何事。杨儿杨反倒很难停下来,她早上七八点钟到地里干活,下午直播6个小时,吃过晚饭就去工厂,即使工厂没事,也要呆到倒头就睡才离开。她享受、渴求那种置身于忙碌的感觉。

她把这解释为一种惯性。要看惯性是怎么形成的,就要回溯过往的记忆。

杨儿杨的家乡在重庆荣昌区下辖的一个小村庄,5岁之前家里还算宽裕。那是18年前,父亲还是珠海一家大型空调厂的流水线组长,每个月可以拿三四千块工资,直到他第一次在岗位上发病。

从那以后,父亲失去稳定的工作,因为害怕被人发现有癫痫病,只能四处打散工。但没过多久,越来越频繁的发病把他彻底困在了重庆老家的小村庄里。

也是因为父亲的病,母亲以“到城里学电脑”为由,带着家里的3000块钱失踪。

父亲的癫痫、母亲的逃离,让杨儿杨从小就承担起“照顾者”的角色。她第一次给父亲急救的时候只有五六岁。彼时,为了养家糊口,爷爷奶奶从早到晚拴在地里,只能把杨儿杨留在家里照看父亲和弟弟。

小时候的杨儿杨和弟弟‍‍

父亲发病的时候看起来很吓人,手弯曲得像鸡爪一样,腿也蜷缩无法伸直,整个人都在抽搐,还会口吐白沫,发出很痛苦、模糊的声音。杨儿杨学着奶奶的样子,一边指挥弟弟按住父亲,一边抱住父亲头,使劲掐他的人中。

“刚开始的时候会害怕,很害怕,但没办法。”她说道。

很多杨儿杨的粉丝提到她时,都会说起她身上与年龄、容貌不相匹配的成熟感,明明是“00后”,说起话来却像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或许,正是从父亲在她怀里慢慢停止抽搐那一天起,她就被剥夺了做孩子的权利。

历任村干部都了解杨儿杨家里的情况,会在职能范围内多照顾她家一些。但在那时还很闭塞的农村里,一个女人跑了、男人怪病的家庭注定要承受额外的痛苦。

那时,杨儿杨的爷爷在村里做工常常拿不到工钱,哪家丢了鸡也会先怀疑到她家。每到这个时候,老实巴交的爷爷奶奶都会认栽,但杨儿杨会冲出去理论,瘦瘦小小地横在人群中间,头抬得高高的,任凭爷爷用棍子打她都不肯让步。

杨儿杨和爷爷奶奶

然而,随着她渐渐长大,爷爷挥舞棍子的动作慢了许多。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她16岁就去做暑期工。工厂原本不允许暑期工加班,但为赚加班费,她就去讨好领班姐姐,“有些生存的本领是不用教的”。

她至今记得第一次发工资的感觉,“那时候是发现金,3000块钱,拿在手里很厚一沓”。

高中毕业后,她选择进城打工,出发前她没有对大城市的期待,只是惯性让她一直不断地往前走。

到2020年回到老家之前,她刷过碗、端过盘子、站过流水线……她不挑工作,“人如果有选择那就说明还没被逼到绝境,我只要包吃包住就行”。

杨儿杨不是一个自怜自哀的人,有些瞬间她会羡慕一些同龄人的生活,但不会沉浸在情绪里,而是会加快干活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现在她在直播间里平均七秒就可以处理好一颗笋,这种速度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惯性。

然而,父亲的病把贫穷织成网,任凭她再快,也无法逃脱。

2020年的某一天,杨儿杨数不清是第几次接到父亲又发病的电话,只知道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

那天,奶奶在电话里说,掐人中也没用了。奶奶没有智能手机,杨儿杨只能转账给同村的亲戚再转交给奶奶,让她坐高铁带父亲到重庆。但奶奶为了省钱,坐了两个多小时大巴车。到站的时候,父亲刚下车就栽倒在地上。

杨儿杨和父亲

回程的路上,两个人变成三个人。杨儿杨望向车窗外,山城一点点倒退,重岩叠嶂替换摩登高楼,散落在土崖上的土屋小瓦是她的来处,也是新故事的起点。

她辞掉城里的工作回到家乡,故土依旧,故人却老了。小时候,爷爷用扁担挑着她和弟弟上山打稻谷,现在爷爷驮着稻谷回家,远远看去,稻谷几乎把人淹没。

山野里都是像爷爷一样的老人,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杨儿杨也上山了。不同的是,她身后跟着一个扛手机支架的弟弟。

她在打工时接触过抖音,也刷到过不少返乡创业的抖音电商达人,就想着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分一杯互联网的甜羹。“上学的时候村里给我补助,长大后我也想为村里做点事情。”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直播间里只有百余人,前半年几乎颗粒无收。但她坚信,这条路是可行的,只是自己没找到方法。

整整两年,她都在不断试错。她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少有爆炸式的增长,大多数时候都是阶梯式的,“1千之后2千,1万之后3万”。

日复一日,坚持旷日持久。“努力可能会成功,不努力就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了”,她好像有着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当地有种莲子的传统,杨儿杨就扎进泥水里。她干活的时候素面朝天,无遮挡的阳光改变肤色,散落的头发夹带着汗水和泥土。有弹幕让她开美颜,她拒绝。

她不夸大种植的苦,也不美化真实和真心,她跟着村民下藕塘采莲蓬时,并不浪漫:村民把一筐一筐莲蓬背下山,剥好剩下两三斤, 来收货的商贩揪住一丁点理由就压价,有时一斤只能卖21元,来回折腾一天,也就卖个几十块。

所以当杨儿杨表示想收购莲子到网上卖时,村民们打招呼的笑容立刻僵在脸上,眼神里全是戒备,“你是不是也要压价”。

杨儿杨试图跟大家介绍直播带货,但这里的生活与外部世界存在着时差,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快递。

“他听不懂,他就觉得你在忽悠他。”杨儿杨回忆。

于是,她就到超市拍莲子的标价牌,一斤卖到30多元。她告诉村民这个差价可以不让中间商赚。虽然很多村民还是想不明白一根网线是如何变出钱的,但还是决定把莲子交给杨儿杨,因为她的收购价可以高达29元一斤。

村子里更多的莲藕塘在外地承包商手里,干活的村民每年每亩地只能拿到80块。正赶上承包到期,取得散户们信任后,杨儿杨将1500亩莲藕塘全部接手。

之所以敢投资,是因为对抖音电商长达2年的摸索给了她信心,“我不怕东西卖不出去”。

然而,靠天吃饭的活计充满变数。

2022年夏天,重庆久旱无雨。

从白天到黑夜,小村庄里暑气氤氲,酷热难当,处处可见抢救莲蓬的村民。他们反复往返于水渠和莲藕塘,为了取水,不同材质的水管被强行拧到一起,越接越长。

“地里的收成就像爷爷奶奶的孙子孙女,他们不会因为土地干了、裂了就放弃它。他们会想尽办法把水送到地里。这条沟不行,就再挖、再挖……只要莲蓬能多喝上一口水。因为一家人要向莲子要饭吃。”杨儿杨说。

但莲子在高温干旱天气成熟极快,看着来不及采收的莲蓬,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似乎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损失在所难免,因此,杨儿杨主动提出免去村民的水费和化肥费用,帮村民降低成本,随即遭到村民的反对,村里甚至为此开会讨论。

杨儿杨宽慰村民:“我比别人挣钱可能不容易,但是比你们挣钱容易。这点苦还能打败我?我这么年轻,再想办法就好了。”

整整一个夏天,她都泡在莲藕塘里,45度的高温下,水是热的、泥是热的,心也是热的。

2022年夏天,杨儿杨在重庆的高温中直播 ‍‍

离她不远处的田埂上,永远堆着藿香正气水和冰水,都是村民自发送来的。其中不乏多年前欺负过她家的乡邻,杨儿杨说:“都是因为穷,不然谁家不想过安生日子。”

2022年的夏天,村民们期待的大雨迟迟未来,但叮咚叮咚的订单声一直都在,抢救回来的3万多斤莲子全部售空。虽然还是有一小部分莲蓬枯在了塘里,但因为杨儿杨主动承担了水和化肥费用,给出的收购价也高于往年,一个夏天下来,种莲子的70户村民全部实现增收。

订单最多的一天,超过7000单。

那天夜里,几十道光柱从村子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杨儿杨的工厂——是戴着头灯前来帮忙的村民。“给莲子脱壳的机器很费电,他们想帮我省电,就自发地戴头灯来了。”

杨儿杨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不眠之夜,一道光代表一个人,无数道光照亮轰鸣的厂房,也照进她曾经晦暗的生命。

她说:“我一定更加地努力,要让他们好!”

如今,杨儿杨的“惯性”仍在,仍然喜欢呆在工厂里,但机器的轰鸣声中混杂了村民们热热闹闹的人声,侧耳倾听,那是生存之外的意义。

工人们七嘴八舌的不是张家长李家短,而是抖音电商里的学问。

第一批来到这里的工人,大多是自己来找活的。当时杨儿杨刚起步,状况也不算好,但还是留下了他们。

他们大多是村里的老人。“老人家的思想永远都是果子磕了碰了都是可以吃的,没得坏。但网络上的信任只有一次,不能因为有瑕疵的产品失掉。”老人们看不懂杨儿杨抖音店铺里4.99的口碑评分到底是怎么来的,但他们明白将心比心的朴素道理,打包的时候也就较起真儿来。

翁大叔是打包岗位的老资格,手脚麻利,人也上进。今年2月,杨儿杨下播后照旧泡在工厂里,翁大叔忽然向她聊起怎么拍抖音,杨儿杨一听就来劲了,手把手地教他。

但她越教越发现,技术不是关键,勇敢面对镜头说话才是根本。这一点在提倡内敛不鼓励表达的传统农村,尤为不易。所以,杨儿杨决定干脆推他一把,在今年的几次直播里,她会突然把镜头对准翁大叔。

起初,翁大叔慌忙从货堆里抬起头,东张西望,不知该看向哪里。后来,他满是褶皱的脸上拧出腼腆的笑容,涨红了脸,吐出几个字跟直播间的粉丝打招呼。

现下翁大叔还在学习当中,杨儿杨的教学热情却被点燃。她在村会议室里添几把椅子组成免费课堂。打包的工人们摘下手套就拿起本子,也有的人在听到村里的广播后赶来,风风火火的。

杨儿杨免费给村民们上课

杨儿杨说,如果抖音电商是一片森林,她想做森林里的种子,褪去壳、破开土,迎着光的方向坚定生长,迎接自己的春天,也荫蔽一些人。

这个季节,莲子和莲藕都还未成熟,但直播间里没有“农闲”。杨儿杨来到福建古田,带货当地的本草银耳,一个月售出13万单,一跃成为抖音电商菌菇类销售榜第一名,惠及超200户当地农人。

杨儿杨说,她从重庆来到古田,带货当地的地标产品,背后少不了平台的穿针引线。

“我觉得这跟在集市交易是一个道理,吆喝还是要靠自己,但平台方可以促成优质的厂家和优质的达人的合作。”杨儿杨说。

在上周举办的第三届抖音电商生态大会上,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252万商家、770万电商作者在平台获得新收入。在这片广袤的森林里,每颗种子都有生长的机会。抖音电商“寻找同行者·与新生力同行”就一直在扶持杨儿杨这样的青年创业者,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关注和机会,让“种子”生根发芽。

村口的大树枯了又绿,群山掩映下,快递的大卡车驶入驶出,从前望不见年轻人影子的村庄,如今整日人头攒动。

杨儿杨甩着胳膊走在田埂上,泥泞沾上了裤腿,她回头望,感觉很好,笑起来的时候,满眼生机。这个画面很快出现在她的抖音主页,有一则评论是:

背打直嘛,最好的年纪选择最苦的路,一定会更好!

吴孟超 袁隆平 何家庆

董宇辉 富二代回国 水庆霞

东莞姑娘 男版李子柒 寻亲新娘

火山情侣 消失的武侠 水哥现状 ‍‍

贺岁片往事 了不起的蔡磊 节育环之痛 ‍‍

俞敏洪 才女吴健雄 胖东来 ‍‍‍‍‍‍

普洁的故事 神童之殇 远去的酋长 ‍‍‍

陈凯歌 杨紫琼 张颂文 冯远征

史铁生 季羡林 余华 陈忠实

汪曾祺 赴美儿童 萧红往事 王小波

点击“阅读原文”

来微博看更多精彩内容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