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颜
家长早上把一年级的小朋友送进校园,午休过后却接到孩子被撞抢救无效死亡的消息,这样的晴天霹雳,无论是谁听到都会感到震惊、无法接受。
这起事故发生在武汉一所小学内。根据当地教育局介绍的事情经过,孩子们在1点45结束午休,自由活动15分钟,也就是此时,涉事老师从地下车库将车子开到离校门口十多米的位置停下。
停车期间,这个孩子跑到车前边蹲下来了。然后车子启动,可能因为盲区原因,老师开车碾轧到孩子,左侧两个车轮碾轧过去之后车子停下。
悲剧之后回顾是会发生有太多“巧合”,但这些“巧合”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是老师竟然将车开到校门口附近,而且是在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看到这一点,很多人就在问,学校不是最应该进行人车分流的地方吗?
所谓人车分流,是对进出校园内的车辆和行人进行分流管理。很多学校将校园内部道路分隔成两部分,向师生强化“人走一条道,车行一条道”的意识。
如果没有条件实施“人车分流”,校方一般也会安排专人,在人车有交汇的区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为安全起见,有的学校干脆将停车场建在外面,禁止所有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车辆驶入校园。
从事件经过来看,涉事学校的停车场在校园内,如果没有“人车分流”管理,这本身就是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当然,评论区有人提到,这所学校有设计“人车分流”,是涉事教师非要走大门。如果这个说法属实,也说明开车走大门是可以正常进出的,老师这么干可能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出停车场到学生日常活动的区域,整个过程难道没人管管吗?这样学校“人车分流”的意义何在?
评论区里,也有人说,老师也挺倒霉的,这么大孩子了还没有安全意识,蹲在车前面很容易被忽略。
这个说法有点无知。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能有多少安全意识?反倒是老师,在校园内的下课期间驾驶机动车,应该有最起码的安全意识。驾驶车辆前绕车一圈观察周围情况是否安全,这是明确写到交规里的。
可老师看都没看前面,就启动了车子,对此孩子家长无法接受,甚至怀疑老师酒驾,如果不是头脑不清醒,怎么会直接把孩子碾压过去才发现?教育局证实,这名老师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并未饮酒。之所以驾车外出,是要参加一个培训活动,停车则是要等另外一名老师同行。
如此疏忽大意,实在让人唏嘘。
怎么看,这都是一场不应该发生的事故。正是因为小学生还不完全懂交通规则,相关部门和学校才要制定规则,比如设置限速路牌、设计人车分流、安排专人站岗引导等等,保障学生安全。
这些基本的安全规则,涉事学校有没有?有的话,为何没有执行到位?这是它需要向家长以及公众交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