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7篇)
事迹是真实记录工作或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事迹材料。你知道哪些青年楷模的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7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1
云山沧沧,掩初日于云后;江水泱泱,藏金沙于石下。世相纷杂,真理隐于其中。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也就失去了它的光彩;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发展进步。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古人观照自然尚在求“新”,我们今人不推陈出新,如何超越古人!
我这个人其实很简单,甚至是有点“憨”,但却喜欢新鲜的东西。在学习方面没有取得多大的成绩,看到成绩优异的同学我也十分钦佩。也许真的是天资有限,不能达到他人的高度,但是我的班主任总会开导我说:“只要道路正确,走得再慢也是进步。”是啊,既然没有天才的天赋异禀,就要有勤奋刻苦的砥砺前行!
从小学开始,父母白天在外赚钱,晚上六七点才能回家,我就是每天独自一个人在家,到了寒暑假也是一样。父母还不放心,还把我锁在家里,其实我也没想着要出去。家里有很多能让我静下来玩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我从小就养了成一种能静下研究的习惯。
小时候,我就喜欢把玩具拆开看看,对里面的构造很好奇,但是拆开后却拼不回去,一开始父母还责备我,但时间一长父母仿佛也理解我一般,反而又给我买了很多玩具,还鼓励我。渐渐地,拆开的东西也可以拼回去了。夏天,我就会用纸板或塑料粘粘贴贴,做一个类似于船的模样在浴缸里玩。天真和童趣便是如此,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更多的快乐!
到了初中,有一次学校为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带我们去了另一个学校,里面有小型的机床,切割、打磨都有。第一天便是教我们先会看设计稿,再会制作设计稿;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是学习如何运用机器;等到了第五天,就要交一个毕业作品,自己设计稿件,切割材料,再把它们磨平整,组合拼接。我最后做的是一个带有抽屉的床,当时还是很少见。基于此,初中学校的社团时常有我的身影。后来在我们学校和另一个学校科技交流赛中,我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对科技喜爱的兴趣在我的心中也更加坚定。
如今到了高中,“莫忘少年凌云志,曾许天下第一流。”现在的我,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这一次在崔老师的指导下我有幸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当前疫情肆虐,病毒的无处不在,又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消杀毒的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大面积持续杀毒不仅让消毒人员更加疲惫,也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伤害。正因如此,崔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制作一款智能消毒机器人,来协助消毒工作,更希望给社会带来真正的帮助,哪怕是些许的帮助。在研发过程有困难就克服;有想法就探讨,有收获更有喜悦。
成功不代表停止,而是下一次的起点,而我也只是我们创新的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更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动力。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2
__X,女,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出生,现为浙江台州市青公益服务协会会长。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__X持续奔波46小时,在震后第三天进入了结古镇,跑遍了玉树州6个乡镇的受灾学校,被藏族朋友喻为“曲哈梅朵(水边花)”。在之后的志愿服务过程中,__X在玉树资助了9名贫困学生,策划完成了“格桑花开——西部助学活动”、玉树州曲麻莱县秋智乡水井项目、“画出彩虹”全国儿童慈善巡回画展等大型公益项目22个,为玉树贡成五福养老院筹集善款近10万元,其中包括义卖地震日记《繁花》所得32920元钱。正因为多次参与了汶川、玉树、雅安、尼泊尔等地震的救援工作,__X从中积累下大量关于抗震救灾的经验,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志愿者成为地震信息收集和研判的参与者。
在深入西部地区救灾和做公益的过程中,__X也亲眼目睹了那里严酷的医疗现状。2014年开始,__X创始的台州市青公益服务协会发起“古咕丁”医疗知识普及计划得到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100医院和多家台州单位的支持,江浙沪上百位医护人员参与。4年来,“古咕丁”团队对玉树34所学校的123名健康教育老师开展卫生习惯养成、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传染病防治等医学科普培训,向师生推广卫生习惯48852人次,帮助符合条件的5个学校配置标准化保健室,基础疾病发现率从不足7%上升至62。85%,编辑了玉树州第一本藏汉双语卫生教材和12套教学章程。在玉树,每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保健老师,就能辐射200至400名学生,“古咕丁”团队对于玉树这片土地意义非凡,“古咕丁”团队也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
__X曾14次进入玉树,2次进入雅安,3次进入鲁甸灾区参与救援和重建项目。她本人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入选团中央评选出的全国“最美青春故事”。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3
很多人因为爱孩子所以选择了幼师这个职业,而她,是因为爱这个职业而更爱孩子!大学四年的本科生涯和八年的“真操实练”让她渐渐领悟“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奉献一行”的真谛。正值青春盛年的她,身材虽小,却浑身散发着青年教师特有的朝气,从小就深受“雷锋精神”教育的她,每日活力无限,她常说:青春正好,唯奉献更美!
真情诠释奉献真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在教学过程中,贾老师不光注重层层深入和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给与他们特殊的“关照”。班里有几个家庭贫困的特殊孩子,贾老师从没有嫌弃过他们一丝一毫,甚至主动帮助他们申请困难补助。去年自己的孩子还在住院输液,而她却义不容辞的领着“爱心超市”的负责人挨家挨户走访班里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最终帮助他们顺利领取困难补助金!
别人都是三年一届学生,而她比较特殊。工作八年,她连续“接手”了三个“半路班”。班里孩子的家长大多工作比较忙,忘接、晚接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她从没有过一丝抱怨,每次总是耐心的陪着孩子等父母,甚至亲自送孩子回家。幼儿园走廊的落日余晖中,时常能看到她娇小的身影最晚离开。
亲身践行奉献精神
2007年踏入大学校门之际,贾老师就主动加入并注册了中国志愿者协会,并积极投身各项志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中,不善歌舞的她每天跟着专业舞蹈人员练习蒙古舞,坚信勤能补拙的她,最终和团队一起顺利完成了展示任务;汶川地震发生后,有感于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她先后两次在包头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800ml;大学四年,先后在包头市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及亿婴天使早教中心进行志愿者服务,赢得主办方和校方的赞誉。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正赶上东胜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贾老师再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参与了路口站岗、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虽然有苦有累,但她从未因苦累而有任何懈怠情绪;八音孟克社区的空巢老人贾文先奶奶,是园内的帮扶对象,当时作为团支部书记的她正好与贾奶奶同住一个小区,看到贾奶奶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她常常在下班后主动和贾奶奶拉家常以帮助其感受家人陪伴的幸福;每年的党员进社区活动,她总会第一时间去到社区报道,并多次捐款捐物,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贫困孩子。
同时,平日里园里的各项活动如需招募志愿者,贾老师总会第一时间报名,并积极投身活动,2013年她主动参加东胜区全民健身中心全区教职工比赛志愿者,更深层次的体会到奉献他人、助人为乐的快乐!
青春在奉献中飞扬
青年志愿者事业是个伟大而高尚的事业,这项事业的成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需要更多的后来者,贾老师常将自己比喻为这个大厦里的一块砖头,总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
青年教师的肩上,更多的是不懈努力的身影,成长路上总会酸甜苦辣相伴,付出总有收获。八年韶华说长不长说短不短,__X老师从一名保育员老师逐渐成长为班主任教师再到骨干教师,可以说是岁月磨砺了她,更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的见证。
光阴似箭,孩子们走了一批又一批,她仍然站在这里,用爱践行一名青年志愿者的职责。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4
“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有人去研究!”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信水立志摸清大地家底,十余年间翻山越岭,带回一千多块他心目中的宝贝石头样品,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王信水出生于1990年,从本科学习地质开始,他就走进矿山戈壁,探究地球内部奥秘。常年坚持野外科考,他对此乐此不疲,他说:“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是最幸福的事!”
王信水每年野外工作的时间大概一到两个月。“野外工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王信水说,尤其是自己研究的地质学方向,必须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去寻找有价值的岩石样品,才能挖掘出有效的价值。为了找寻样品,2017年,他坐了两天两夜的飞机,只身前往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区,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考察世界级斑岩铜矿;2019年,他曾攀上帕米尔高原,来到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实地科考。
野外考察锻炼了他一身“武艺”。在新疆天山,有时候采集的岩石样品重达几十斤,单靠手提肩扛,难以长时间跋涉,研究区山高水急,只有简易的放牧小路,骑马就成了最佳选择,王信水在高山草原一骑几个小时。扎帐篷露营、自己动手做饭,王信水也不亦乐乎。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5
2021年青橙奖公布,10位青年科学家入选。其中,“32岁的清华女教授获奖百万”冲上了微博热搜。
这位女教授名叫赵慧婵。赵慧婵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十分出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凭借着本科期间的优秀表现,赵慧婵得到了全球名校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青睐,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学有所成的赵慧婵没有选择继续待在国外,而是回国发展——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回清华任教后,赵慧婵除了学院工作,还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心力。多方面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身上,难免会让人喘不过气。但短暂的焦虑后,赵慧婵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在科研上,她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原则,她相信,只要按照自已的步骤,日日坚持,总会引来“柳暗花明”。对于自己的学生,赵慧婵不要求他们快速产出成果,“焦虑的传递到我这为止即可,不能去过度压迫学生。”
赵慧婵是一个很温柔的老师,但她的研究对象却很“硬核”,因为她从事的是软体机器人的研究。2020年初,武汉暴发疫情时,赵慧婵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历时8个月,最终研制出了一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赵慧婵将样机送往医院进行采样试验,表现不错,目前相关技术仍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中。
赵慧婵曾说:“希望机器人能够去到我们人类去不到的地方,去帮助我们做繁重危险的事情,这是我的一个愿景。”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6
2018年,央视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决出18岁总冠军陈鲲羽。从天文地理到生活常识,从实验推理到数据计算,节目中的他似乎无所不懂。加上随口而出的科普知识,滔滔不绝的原理解释,一人单挑23人的自信无畏,陈鲲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学霸”“鲲神”,点燃了不少年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然而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陈鲲羽,在平时生活中却低调沉着、谦逊有加。对于那些赞美的标签,陈鲲羽一概不收,他不认为自己是人们所谓的“天才”,“学校里厉害的人太多了。我有个室友,他读的书就比我要高一个层次,我还不够努力。而且在科学领域里,谁敢说自己是大神。”和大多数同龄人有所区别的是,陈鲲羽的生活里没有抖音,没有微博,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四到五个小时,他还认为自己并不是很努力。
火遍网络之后,有一些节目找到了陈鲲羽,但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拒绝了。“录节目这种事,经历一次就够了。但其实我不适合做这些,我还是喜欢做科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陈鲲羽十分明确而笃定:本科毕业后读硕士、读博士,而后进入科研单位……“只要自己脑子跟得上,我就一直做下去。”如今,22岁的他,已是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做等离子物理的相关科研工作。
我国模范青年的事迹精选篇7
2021年12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2013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梁燕大学毕业后返乡教书的故事,引发全网广泛关注。她坎坷的身世、坚强的精神、真挚的孝心以及质朴的知恩图报之情,让众多网友“泪目”。
1998年8月,梁燕被养父梁贤江从路边捡回,并给她取名“梁燕”,“希望她能像燕子一样翱翔天空”。梁贤江经济困难、年近花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梁燕拉扯大。2004年,梁贤江腰椎增生旧病复发,无钱治疗瘫痪在床,6岁的梁燕扛起了所有的家务,在学习之余还学会编织填补家用。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刘晖发现梁燕上学接连迟到。了解梁燕的情况后,刘晖上报镇党委、政府,梁燕和梁贤江获得了低保,家里通上自来水,住上新房子……老师的.恩情,小梁燕铭记于心。
2018年9月,梁燕成功考上大学。在大学里,梁燕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做兼职赚生活费。在外出求学的日子里,她一直和恩师刘晖保持联系。梁燕难过时,刘晖会鼓励她;她开心时,刘晖会真心地为她高兴。梁燕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希望成为刘晖那样的好老师。2021年6月,梁燕大学毕业,她选择回到家乡教书,成为母校浦北县平睦镇中心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继续照顾养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