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京秦高速  作业  窗帘 

放弃登顶珠峰花1万美元救人,获救者却只愿给4成救援费

   日期:2023-06-05 16:40:0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2    评论:0    

原标题:放弃登顶珠峰花1万美元救人,获救者却只愿给4成救援费

文丨宗威

两名中国登山队员在8400米高的珠峰上,放弃登顶并花1万美元救起遇险同胞的故事,前段时间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两名救人队员的高尚行为获得了很多赞誉,甚至有人称他们“站在了人性之巅”。

然而这事迎来了让人意外的“反转”。

近日,有微博网友在网上发布消息称,被救者L女士只愿承担4000美元救援费。消息很快在网上发酵,不少人痛斥被救者忘恩负义。

救人者之一的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情况属实,并表示自己很生气,已决定和另一名救人者承担全部救援费用,但他很想问问被救者到底是为什么。

难怪范江涛和众多网友会生气。

要知道,登山届有“8000米以上无救援”的惯例,这并不是说登山者们自私不愿意救,而是在这高度的救援难度极其大。

首先,为了减少负重登顶的体力消耗,登山者和向导带的氧气和物资都有限,救援意味着要分享宝贵的氧气等资源,极有可能导致救援者自身供氧不足。

被救者通常处于意识模糊状态,其自身体重加上装备,一两个人很难将其带下山。一旦途中再发生点什么意外,救援者和被救者都有可能丧命。

而范江涛在珠峰海拔8450米处,发现倒地的、生命体征微弱的L女士后,不管他的夏尔巴向导如何劝说,毅然决定放弃登顶救人。两人下山途中遇到正在登顶的队友谢如祥,后者得知情况后同样放弃攀登选择救人,并对自己的夏尔巴向导说,只要把L女士送回C4营地(海拔7950米处的C4营地是登山者冲刺登顶珠峰最后的补给和休息营地),就给他1万美元。

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决定。登顶珠峰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梦想花费几十万,要经受长时间的攀登训练。每年登顶珠峰的窗口期很短,错过了很可能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L女士毫无疑问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两位好心的同胞,两人当时出发才三四个小时,还有多余的氧气,他们的夏尔巴向导体力也不错,在4个小时的救援后,成功脱险。而在她获救当天,另一名中国登山者陈学斌在8600米处遇险,最终因无人救援遇难。

1万美元救援费,于情于理她都应该给。

何况,范江涛索要的救援费,并不是给他们自己的,而是承诺给夏尔巴向导的费用。尼泊尔政府规定登顶珠峰,必须有夏尔巴向导的陪伴。他们协助登山者登顶珠峰,以此讨生活,但他们没有义务参与救援。换句话说,夏尔巴向导救人也是冒着生命危险的,1万美元不算多。

虽然范江涛表示他们自掏腰包,但网友不干了,救人不易,凭什么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呢?很多人坚持,就应该让L女士给钱,哪怕诉诸法律手段。

在法律上,像这种因救援产生的必要费用,救援者可以向被救者追索。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若没有侵权人,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救援即便发生在尼泊尔,因为当事双方都是中国人,也适用这条法律。

但如果范江涛真为这事打官司,可能也很难讨要回这笔钱。毕竟诉讼讲究的是证据,发生在8000多米的珠峰上,还是在异国他乡,证人证言找起来没那么容易。

另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是,L女士是不是有能力支付这笔钱。媒体报道讲她在银行工作,今年50多岁了,平时就爱参加超级马拉松等活动。这次登顶珠峰至少得花三四十万,加上从珠峰下来后续的医疗等费用,不排除她一时囊中羞涩,付不出全部的救援费用。

若她本人经济拮据,这时再逼着人家举债还钱,报救命之恩,是不是也不太好?

但不管怎么说,L女士的做法都有欠妥当。从报道中可看到,令范江涛气愤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他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钱可以直接说明,或者可以表示等有钱了再补上。现在这样冷冷地回一句“只掏4000美元”,不仅仅是寒了救援者的心,对将来遇到类似情况的登山者来说,很可能造成不好的示范,让需要的人失去救援的机会。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