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宗威
继村BA出圈后,贵州“村超”又火了。
最近一段时间,贵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开赛了。据说参赛的球队一共有20支,踢完小组赛踢淘汰赛,一直到7月底决出冠亚军。
看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条件虽说简陋了点,气氛可一点不差,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有村BA珠玉在前,这一赛事也被戏称为“村超”。
“村超”到底有多火?连知名解说韩乔生都没得座位,只能爬上铁梯子、坐在高架台上解说。他还感慨说,“这比看中超的人多多了”。
韩乔生可不是在吹牛。
中国足协的数据显示,中超前五轮联赛平均入座人数略高于2万人。而“村超”一场比赛吸引的观众高达5万人,不比全球顶级足球联赛的入座率低。
像村BA、“村超”这样的贵州草根赛事,到底有啥魅力,为啥能这么火呢?
既然是草根赛事,肯定得先有“根”,也就是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榕江县的足球历史据说已有80多年了,足球场是当地民众每逢周末必去打卡的欢乐地。穿着民族服饰唱歌跳舞,再看一场足球赛成了当地人的保留节目。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榕江县有业余足球队40多支。村村都有足球队,有的村还不止一支,全县光标准足球场就有14块,并且全部免费开放。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平时是开挖掘机的、卖菜的、搞建筑的……有比赛就换上球服,摇身一变成了球员。
这跟年初的台江村BA一样,绝大多数都是业余球员,甚至有很多人在外省打工,专门请假跨越千里回来打比赛。
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顶级赛事的门槛很高,对球员和场馆的要求很高,对看球的人来说也是。搬个小板凳磕着瓜子,在家门口就能看场球赛,这样的快乐是花几十上百块,专门去省城看中超能比的吗?
事实上,在足球运动最发达的欧洲,在大家熟知的顶级联赛之外,有大量低级别的联赛。这些踢低级别联赛的球员,大部分也是业余选手,他们就是单纯喜爱这项运动。
某种程度上,“村超”可以理解为欧洲的低级别赛事。它为所有喜欢踢足球、爱看球赛的人,提供了近距离参与比赛的机会。
“村超”让我想起了我所在的乡村,记忆里过年过节也都会举办篮球赛,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都会比赛。每次比赛也都是里里外外围了几圈人,非常热闹。
(贵州村BA总决赛现场)
看这种比赛跟看CBA和NBA完全不一样。因为球员都是平时认识的人,他可能是邻居家还在念书的高中生,也可能是某个在外打工的亲戚。而一起看球的要么是家人,或者是许久未见的发小。
在一群熟悉的人中间,你很难不被带动起来。这么说或许更合适:NBA更像是北上广的高级西餐,菜品光鲜、服务周到;村级比赛就像妈妈炒的家常菜,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所以无论是村BA还是“村超”,火热的根源还是因为有足够多的人,实实在在地参与、融入了这项运动。
另外,短视频的迅速普及,也为“村超”的传播提供了助力。每个现场的人都拍几段视频,加起来就是成千上万条视频,足以在社交平台形成现象级传播。即便是对足球不感兴趣的,看着现场人山人海激情四射的模样,或许也会想去凑下热闹。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全国多几个这样的“村超”,国足比赛也能有这么接地气,中国足球离世界杯还会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