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  ????  content=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药厂  小品 

曝光未偷拍大叔女子痛哭致歉,这场维权闹剧能落下帷幕了

   日期:2023-06-12 08:40:08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14    评论:0    

原标题:曝光未偷拍大叔女子痛哭致歉,这场维权闹剧能落下帷幕了

文| 杜虎

近日,广州地铁八号线上,一名女子认为遭到一位大叔偷拍,在后者主动让女子检查相册自证清白,且警察介入当时已和解的情况下,该女子仍然在自己短视频账号上曝光,引流声讨谴责这位大叔。

6月11日,大叔的儿子邓先生无法忍受父亲遭受网暴,到地铁派出所报警,要求女子公开道歉,否则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天下午,涉事女子赶到派出所,与邓先生一家沟通协商。她情绪激动,哭着道歉表示:“对不起,请你再给我一个机会。” 邓先生表示,“她还是名学生,公开道歉就好,不想影响她太多。”随后,女子在社交平台发文道歉。

这件事在网上发酵了两天,大叔终于等来了道歉,若无意外,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但梳理整个过程,能看到其背后,有两股熟悉的思潮在交锋,这样的交锋,恐怕不会随着涉事女子的道歉而结束。

此事,从一开始就是女子不顾事实,主动攻击导致一连串后续反应。她对曝光无辜人的动机是可笑的,称“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我就不用去维权了吗?”,直观地证明当前的网络空间中,性别对立阴影下的部分女权主义者,愈发激进地声张性别权益,习惯于制造热点传播,以受害者形象,往网络女性主义思潮上添加不理智的案例,最终导致被动。

在大叔儿子报警之前,女子曝光无辜大叔的举动,引发了两种相反的论点之争。一种是支持女子的,就是抛开事实不谈,女性在商场、地铁、街上都容易成为男性骚扰和攻击目标。为此,女性提高警惕,对周围陌生男子保持压迫状态,是女性自保的正确姿势。即使有误伤,也属于无心之过。相较于男性对女性的伤害,男性应当容忍,舆论为此宽容对待。

而相反的论点和立场是,女子错误的曝光举动证明,一些女权主义者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无法区分现实与网络世界的区别。她们对男性抱着天然不信任的态度,将所有男性视作潜在加害者的视角,已经将正当的女权主义带入歧途。基于如此激进又盲目的立场,她们一边声称受到社会不公平对待,另一边却制造不公平的个案,将无辜人牵扯进来,以服务于她们激进的女权传播意图。

像这次地铁风波一样,但凡涉及到网络性别议题,舆论争锋总是发生在这两种立场之间,鼓噪激荡,难分高下。事实上,这样的思潮之争,确实提高了全社会的性别警觉性,对于家暴事件、女性受害等话题拓宽了女性视角,对人们理解女性处境是有帮助的,这是网络女性主义传播的正面价值。

但也不可避免的是,网络传播对事实核查的轻视,部分女性博主对流量的追求,一些女性主义的行动派,在宣扬女性理论上有剑走偏锋的倾向。她们解释说这是“重症用猛药”,不是她们想要疯,而是网络环境、社会氛围甚至男性反扑状态下,不得不采取的“正常反应”。

女子此前在地铁上怀疑自己被偷拍,请对方出示手机相册。

所以,女性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快速扩张,与它遇到的反感是成正比的。随着女性主义传播逐渐窄化为性别对立的单一认知,女性主义的追随者面临着困境:激进传播已经成为她们传播观点的路径依赖,男性或社会越是抗拒她们如此行事,她们就越有焦虑,最后就是,激进似乎成为宣示女权的唯一方式。

尽管女权主义内部分化严重,不是所有的人都认同曝光的行为,但越是极端的声音越容易传播,不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女权主义者铁板一块,在激进传播的模式下,她们一致对外,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人。哪怕人们实事求是地指出女子的虚假维权和过度反应,也很难让争论回到事实层面,回到法律轨道——性别对立成了网络激进女权的“庇护所”,这是令中间立场的人感到沮丧的地方。

此事的转折点是,大叔的儿子出面让女子道歉,并声称要采取法律动作,等于要将激进女权置于法律的衡量之下。这当然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涉及到具体个人的声誉问题,仅仅激辩思潮,并不能让清者自清,法律介入,有助于撇清激进女权加诸此事的含糊性。

得知邓先生报警后,涉事女子从东莞赶到广州协商。不管她的道歉,是迫于舆论压力和法律风险,还是真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都不能否认,哪怕法律在个案中不能完全为思潮纠偏,但法律作为激进女权的尺度,仍是有意义的。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很多人都有老实巴交的父亲,都不愿自己的父亲遭受不白之冤。只要稍有同理心,只要愿意代入农民工大叔的处境,坚持曝光没错的立场很难不动摇。乐观点想,这一闹剧,或可以让参与论争的人反思:如果女权主义的目的,是促进女性权益,让更多人看见女性的处境,那就要将心比心,先看见他人的处境,放下以单一标准评估的傲慢,这样才能与其他人形成联结,形成社会合力,实现自己的意图。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