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光
近日,昆明呈贡区组织开展的小升初摇号工作,引发不少争议。
据报道,参与本轮公费学位摇号的主要是四所学校,从社交平台信息来看,都是当地家长比较喜欢的优质中学。
一位陈姓家长参与摇号后,收到了教体局发出的学位确认信息。但随后第二天,教体局便有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他,称短信通知有误,“摇号结果以具体学校的公众号查询为准。”
家长赶紧登录学校网站查看,校方信息显示其孩子并未获得入学资格。
本以为自家孩子“上岸”了,转眼又被官方通知结果不算数,家长着急上火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不是个例,还有多位家长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对此,呈贡区教体局回应说是机器发生了故障,多给一部分家长发送了信息。
但家长们很难接受这一解释,有人说,“整个入学摇号流程这么严格,哪能这么随意取消呢?”
本来小升初学位摇号,主打的就是一个公平。不管孩子成绩、家庭背景如何,只要在学区内,就可以参与摇号,人人都有上优质中学的机会。电脑派位,人为无法干预的制度设计,也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平。
从呈贡区教体局发布的信息来看,本轮小升初派位,有关部门摆出的阵仗并不小。什么“登陆系统、两次洗牌、随机派位、选中信息派位”,看起来步骤清楚、流程紧凑,如此大张旗鼓,居然还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让人难以置信。
这种情况下,家长们难免会怀疑,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是不是有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抢走了自己孩子的名额?
▲小升初公费学位摇号现场。图片来源/呈贡区教体局
此前一些地方在进行学位摇号时,也曾出现人号不对应、学号多出的乱象,在被家长质疑后,也往往会被归咎于电脑摇号系统、电脑摇号公司。
为了平息家长的愤怒,有关部门只能增加学位,只要是参与摇号的孩子人人有份。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看似谁都没有损失,牺牲的却是学位摇号的权威性。
当然,机器出现故障,在实际操作中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出现。怕就怕,这只是有关部门甩锅的一种说法。想要家长接受自己孩子被录取是机器弄出来的乌龙,当地要给出更加有力的证据,而不是用一句轻描淡写的“机器故障”,来打发家长。
此事引发关注后,当地已经组织调查,但是调查的层级仍然限于呈贡区内部,如果只是自查自纠给出的调查结果,真的能让家长信服吗?这也让人忧虑。
优质中学的公费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分配是否公平,家长紧张是在所难免的。这次的风波,不管是机器故障还是有黑幕,都有损招生工作的公信力。当地在调查的同时,也要做好倒查,规范工作流程,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