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近日,我国多地气温突破40℃,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预警。国家疾控局日前发布《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导公众进行科学防护,预防和降低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健康危害。疾控及医疗机构专家提示,迎来端午假期,应对高温天气须做好中暑预防措施,出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一定要及时干预、正确处置,避免症状持续加重。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高温天气,谨防中暑”健康提示,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出现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还可能导致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恶化。《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专家提醒,一旦周围有人中暑,应当立即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通风;解开衣扣,用多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可适当服用藿香正气等解暑药物,并尝试按压人中穴位等方法帮助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即拨打救助电话。有的人脱离高温环境后喜欢开足空调、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但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饮食需要注意什么?高温天气下可以适当多喝水,但口渴后不宜狂饮,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丢失过多,不及时补充盐分易使体内电解质比例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可适当补充一些温开水、绿豆汤或含电解质的饮料。要少食高油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不易消化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应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还可多吃水果蔬菜,但不宜过度吃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