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酒席愈发冷清,背后究竟有何原因?村民:三个字真相让人惋惜
我们常说,中国是最富有人情味的,老人过马路的时候去帮一把,小孩子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主动地挺身而出,我们都为我们是中国人的身份感到骄傲。
老一辈常说,人情味地体现在乡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乡村的酒席就是将其诠释得最完全的。
这句话放在以前那是绝对正确的,以前的农村是最具有人间烟火气也最有人情味的,但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在老一辈的记忆中,那时候只要谁家要办酒席,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非常热闹。
但是如今的农村的酒席却没有以往的那股子热闹劲,来帮忙的人少了,吃席的人也是匆匆忙忙地来走个过场,送了礼金吃顿饭就走了,少了攀谈的声音。
为此就这个问题,有人专门走访了村民,询问如今的农村酒席愈发冷清,背后究竟有何原因?村民纷纷表示,三个真相让人为此感到惋惜
一:留守的儿童和老人居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去了大城市,他们仰望大城市的机遇,所以人口流失严重,在村子里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子。
而那些在外打拼的青壮年,只会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一趟家,长时间的离家,跟村里人的感情也就慢慢变淡了。
即使受邀赴宴,也不想占用自己太多时间,吃完饭就离席了,甚至更多的是礼到人不到。
二:思想发生了转变
众多的年轻人离开了村子,在他们熟悉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后,反而对村子里的人际交往变得十分漠然。
因为在城市生活压力大,他们面对的是数不胜数的工作,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来考虑人际交往与人情世故。
慢慢的,年轻人对农村酒席失去了幼时的兴趣,也不会特意请假去赴宴,此时他们只想着赚更多的钱来维持生计,这种思想的转变也是让农村的酒席越来越冷清的一点重要原因。
三:生活条件的提高
曾经吃流水席是因为许多农村人家里没有条件吃贵的好吃的,所以村子里有人办宴席的时候,家里的小朋友都会非常的开心,大人们也会去赴宴,吃不完的时候还可以打包带回来,一次的宴席可以让家里吃两顿。
面对这样的好事,他们会欣然赴宴,同时酒席上除了菜还会有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美酒。
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里人不仅只是单单为了吃饱,而是追求花样多变的菜品,他们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大鱼大肉对他们来说更是能轻而易举就吃到的,这样一来,他们就对农村的大锅饭不感兴趣了。
曾经的人在宴席上才能喝到好酒,但如今却不一样,人们开始追求名酒和牌子酒,但由于如今很多的大牌酒纷纷出现伪劣品,许多人对此也是十分害怕的,生怕会买到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