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时期  日方  裂缝  创新  小品  药厂  作业  京秦高速  窗帘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

   日期:2023-06-30 13:00:36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3    评论:0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范文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总有人用平凡成就伟大。我们都应深切缅怀每一个革命烈士。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革命烈士简短事迹,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篇1

你们用生命化作一叶方舟,承载着千年文化,坚强意志,辉煌灿烂,驶向光明的地方……

——题记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情,霸王泪,残阳铺江似血,英雄们最终都以高大的身躯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当纷飞战火与浓浓硝烟在中国地土上弥漫时,有着一批勇士即将注定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他们冲在杀敌的前方,他们不顾生命的危险,也要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他们用鲜血,为中国的发展做好了奠基,他们是英勇的革命战士,他们将一腔热血投入到抗日杀敌中。

滚滚长江淘尽历史英雄,翻腾着民族的血脉,巍巍高山能览众山之小,屹立着民族的志向,千年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这是一个由革命英雄打拼出来的时代。

革命英雄们,为了和平的幸福,为了拯救被蹂的正义的尊严,为了帮助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人,他们毅然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奉献自己的青春及生命……

但,正是有了他们,时间才会定格在那一刹那:今井武夫显然被受降方正气凛冽的气势镇住了,一边用手帕不停地擦试额角,一边哆嗦着宣读早已设计好的台词。此时的`他早已没有战争中凶狠恶煞的狠样,此时的他,狼狈的如丧家之犬,我为这个傀儡感到好笑和悲哀,日本人羞于启齿的国耻在此定格,同时中国人的欢呼声回想在天穹。

也许一壶酒,一把剑,一路征舞,一身豪迈,就是一个侠士,但这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革命英雄,靠的不仅是这些,可他们却只能活在人们心中。

我,一个普通学生,虽不能改变昨天,但我可以决定今天;虽不能改变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虽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我珍惜今天,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像革命英雄学习,让我们大声呼喊:“革命英雄们,您们太棒了”。

峰峦如聚,浪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望古今,意涩苦,多少忠烈都入土,多少英雄都做了古……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篇2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篇3

从1931年那个刻骨铭心的“九一八”,一直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战争中,为着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省怀来县的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守军防御重点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

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旋转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他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赵一曼1905年出生四川,原名李坤泰。1926年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与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总司令的妹妹。

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瘦车”、“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也为之惊叹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1935年11月,因养伤而不幸被捕。1936年8月2日,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把一腔热血洒在了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被捕期间,敌军对她用尽了酷刑,也没探露出半个字!赵一曼的精神永垂不朽!

逝去的不会再回来。点燃一支蜡烛寄托随风飘去的思念。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数革命行列,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英勇战斗,直到战争的胜利,永远长眠在我们脚下的热土上。先烈用自己的身躯铸就了中国的铁长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而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 个人被迫着发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感慨!

此时此刻我只想说一句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你们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篇4

学校组织最近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后,心里的感想有很多。

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无论日本鬼子怎样诱供,雨来都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鬼子看软的不行又开始对雨来实行暴打,把雨来的脸扭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还用刺刀对着雨来的头作出要劈死雨来的状态,以次来吓唬雨来,妄想着雨来能供出李大叔,可是雨来就是坚决地回答“不知道”“没看见”。气急败坏的鬼子就把雨来拉到河边准备枪毙。雨来趁鬼子不注意的当儿,一头扎进河里游走了……

我非常钦佩勇敢、机智的雨来。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当家作主并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因为抗战时期有千千万万个雨来这样的少年以及无数的革命先辈们,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浴血混战,同日本鬼子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可雨来那种面对凶残的敌人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上的每一个困难,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今天我们和雨来一样,同样都是十来岁的孩子,不同的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中,而雨来是生活在战火连天的战争年代里;虽然时代不同了

读完《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我为雨来感到自豪与骄傲。因为,雨来这么小的年纪就那么勇敢,他为了保护革命同志宁死不屈。我一定要向雨来学习,长大后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报效国家。

革命烈士简短事迹篇5

刘传文

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军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

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并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用心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7年间,由于谢自瑶在徐田村设卡抽税,勒索群众,早已使传文不满,他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心抱不平。所以,有一天指晓,他亲自持枪到谢自瑶家,当场打死谢自瑶、谢泉芳、谢泉深三人。以后,他又到罗岗霞岚把练大古捉到大信去“吊参”,解决当时革命活动经济困难的问题。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以前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所以,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部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

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炮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