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校长  quot;/  quot;  lt;met  作者,    时期  叶县  APP  重点 

农民打农药考“种地证”?消除误会可消除不了担心

   日期:2023-06-30 15:43:29     来源:[db:出处]    作者:[db:作者]    浏览:22    评论:0    

原标题:农民打农药考“种地证”?消除误会可消除不了担心

文|令狐卿

近日一段流传的视频显示,河南洛阳一位青年在考试现场打农药,说是考“种地证”,还要考判断题选择题,引发关注。

经过媒体核实,考试确有其事,但发布视频的农民说,他没说过什么“种地证”,农民种地不需要什么证,他是自愿参加“农艺工”考试,一次就通过了,心里一高兴就发了视频,没想到视频被人篡改。

也就是说,这位农民考的是“农艺工”证,而不是“种地证”。当地人力社保局向媒体透露,“农艺工”技能培训由县人社局牵头,取证遵循“自愿、免费”的原则,由有资质的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进行评价,流程主要涉及信息采集、理论考试、实操考试等环节。

从当事人的回应看,他考证完全是自觉自愿,不存在任何被强迫的情况。“农艺工”本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之一,指 “使用耕种、灌溉等农机具,耕整田地、改良土壤、栽培和收获农作物的人员”。此外,种植中药材丹参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这是个技术活,“村里有农艺工证的每天能拿80元,没有的60元”。

这么一看,当地组织技能培训,用考证来判断农民实际的技能水平,没什么不妥。

资料图,图文无关

虽然基本事实搞清了,误会消除了,但很多网友对农艺考证还是很反感,“持证种地”的疑虑还没完全打消,担心更多不必要的管理措施,会趁机下放到农村。

这种担心当然是有道理的,也是有事实支撑的。最近有甘肃平凉崇信县农民反映,自家门前种的玉米被勒令拔掉,原因是影响景观视野。这种事看似很小,但一旦多了起来,就不由得让人不放心,因为这些事隐含的基层管理,是在一点点蚕食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承包地和拾边地的自主自决权。

但也要注意,设置“农艺工”考证制度,也不是全无道理可言。现在的种地跟几十年前不一样,种子普遍更新,种植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农技知识,才能确保种好地,能丰产丰收。在年轻人普遍不种地的农村,靠经验传承来种地确实有点难。农业专门化程度提高,用考证来促进一下,动机上不能一棒子打死。

换句话说,在质疑和担心考证这类管理办法时,也要打消那种以为随随便便就能种好地,什么人都能称职种好地的认识。尤其是种粮大户,承包地在三五百亩甚至上千亩,要掌握种子工艺、精耕细作、各式农机、粮食储存加工等各种技能,种地逐渐是个技术活,不是光吃苦就能行。

当然,从逻辑上来说,种地需要很多技术经验,需要跟得上农技潮流,完全可以靠自学和相互借鉴来掌握,不一定非要考证才行。考证只是一种认证,而且认证的范围有限。要是单凭考证来管理种地,肯定既不合适也没效果。

如何在服务三农的时候,掌握好度的问题,既服务到位,又不能管理越位,挺重要的。

资料图,图文无关

根本而言,现在的农业耕地仍然是集体所有,农户可以把承包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实现集约化种植,但种什么、怎么种,仍然是承包人自己的事,与其他人无关。假如说没有证就不能种地,或者说不能承包地,靠证来设置准入制度,那就太扯淡了。

考证的唯一目的就是服务三农,任何情况下都不该跟准入制挂钩。

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农民考“农艺工”证的时候,网友有反对,有嘲笑,最终还是怕一些本来是为农民好的措施,由于实施不当和权力任性,最后变成坑农、害农。

过去提“皇权不下县”,即使搁在现在,这句话中尊重农民自主的意识也没有过时。无为而治,可能是农业管理中贯穿古今的智慧。

回到河南洛阳的“农艺工”考证一事,即使现在是免费考试,是可有可无的认证,不涉及准入门槛,将来会不会变,把证作为添加其他管束的通道,网民担心的是这个。

毕竟农业管理部门也有考核,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会不会把工作KPI转嫁给农民,变成种地的条条杠杠都不好讲。

对此,全社会的担心和警惕始终在,考证考技术都可以,就是不要用乱作为考验人们的忍受力。

内容由网友发布或转自其他网站,如有侵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送邮件至jiyuwang@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